全球性诚信危机背景下的新思考
现代工商业制度的形成,一方面为会计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和复杂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会计积极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结果。虽然在传统公司中,会计提供的信息是良好的日常管理不可缺少的依据,但会计真正被用于控制,则是19世纪50年代后的事情。就世界范围看,19世纪初期,美国会计实务远远落后于英国,会计并非用来监督控制生产过程(钱德勒,1977)。19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铁路诞生,从而形成了“各种崭新的内部管理程序以及会计和统计监督”制度(钱德勒)。伊利铁路的丹尼尔·麦卡勒姆借助于电报系统建立了“时报表”制度,收到的信息立即被整理成清晰明了的表格,一眼就可以看出火车在各区段的位置及进度。列车长、站务员、工程师分别提供“日报表”,由此汇总而成“月报表”。为了有效地开展会计考评,“麦卡勒姆要求五个营运区段均设独立且详细的会计账目。”(钱德勒)这种详细的账目及其“时、日、月报表”,不仅用于协调流量和评价工作,对于了解和控制成本及制订价格,也是不可少的。麦卡勒姆的经验,经《美国铁路》杂志的广为报导而为广大工商界人上效仿,宾夕法尼亚铁路在首任主管J·埃德加·汤姆森的领导下,不仅积极推行,而且作了适当改进,从而“促成了会计脱离簿记领域而自成一门学科”(钱德勒)。新的会计作业分为三大类: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包括对铁路线上每日发生的数以百计的财务交易的逐日记录、编列、整理和审计等,将这些数据加以综合即能提供编制铁路资产负债表与评估公司财务状况的信息。固定资本核算解决了长期以来未予恰当处理的“折旧”和“修理费”归属问题,修理费与购置费用列为经营费用。成本会计的完善略晚于前两者,19世纪60年代,成本会计才成为铁路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忠实体现麦卡勒姆成本会计与监督思想的,是路易斯维尔和纳什维尔铁路的总主管艾伯特·芬克。他将会计账目分为4类,第1类为一定限度内不随运输量改变的成本,第2类为受货运量影响而不受运输长短影响的成本,第3类为随火车行驶次数改变的“运转费用”,第4类为财务费用。按现在的分析,第2类为变动成本,其余大体上都可归为固定成本范畴。芬克认为前3类成本应按每车——英里为每个区段作出计量,这样,根据不同区段在不同时间的费用以及不同区段的物质与经济特征,总主管就能相当准确地分辨出造成不同成本的原因。利用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资料并经常审阅当前的财务和经营报表,总主管可以有效评估各支线及其主管的工作情况(钱德勒)。这种详细、真实的成本资料,也为日后铁路“卡特尔”制订统一的“运费”标准提供了充分依据。但铁路“卡特尔”的工作并不顺利,统一运费并未得以有效执行,单单地依赖会计信息遇到了挑战,“充分依据、合理价格”并没有真正遇制人类“贪婪”的习性,“华尔街恶魔”古尔德乘机兴风作浪,“卡特尔”的种种努力最终都归于失败。会计实务又碰到了道德挑战。这充分说明,如果人们普遍缺乏明智和善良的诚意,那会计制度再严密合理也是徒劳的。钢铁产业的兴起为现代会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好比“无数的小公司,它们各由一位专制的工头统治着”,与铁路业所有站段都必须服从统一调度的特点截然不同。但铁路行业分区段考评的会计制度,使安德鲁·卡内基深受启发,并聘用曾长期任职于美国铁路公司的威廉·P·希恩为总经理,引用并发展了“会计凭证制度”,建立实用的成本报表制度,报表上载明生产每吨钢轨所需的矿石、石灰石、煤灰、焦炭、生铁、低锰铁、耐火材料、修缮、燃料和人工等费用。这样的成本会计制度产生了奇特效果:“各车间最详细的材料和人工费用,每天、每周均出现在会计账簿上;而与之有关的每一个人也很快地了解了这件事的意义上。这些人觉得并常常谈起公司通过这些账簿而把眼睛盯着他们”(钱德勒)。铁德勒在总结这一段历史时发出了以下感慨:“美国钢铁工业的历史有力地说明,技术上的创新,能源的集约使用、工厂设计和全面的管理程序,是如何有效地造成通过能力在速度和数量上的巨大增加,以及与之相等的作业生产率的提高。卡内基之所以能在这个行业出类拔草,得力于实行新的技术,和把铁路公司发展起来的合理方法和成本监督,创造性地转用到制造业上”(钱德勒)。
在现代工商业制度逐步成熟过程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产生并完善,这是会计适应环境从而锐意进取的结果。1886年,亨利·R·汤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上作了“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为了改进组织和管理,应予考虑的问题有两类,即工厂管理和工厂会计,会计问题成了工程师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汤之后,另有两个重要发言,主题竟都是会计,一个是亨利·梅特卡夫(1885年出版的第一本成本会计专著的作者),另一个是奥伯林·斯密,讨论固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