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解决公司内部管理失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加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等大问题。因此,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COSO报告提出的这个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控制定义。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所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虽然,我国的内部控制还是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与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还存在差距,但已是异曲同工。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系统管理工程,它是通过一整套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来约束企业各个环节、部门人员的经济行为,是一种制度规范的规程操作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中最高的规范制度,企业内部的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制度执行中应有特殊群体和个人。执行中的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生命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规矩,是检查管理者、各部门员工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标准。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又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魏杰,2002、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会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建设,由此所实现的二者结合,才会创造企业发展的奇迹。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它是一种制度建设。我们知道,科学管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任何一项管理办法,其客观成分越多,科学性越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例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其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公司治理实际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内部控制则是实施监控管理的直接手段。因此,其内部控制目标就显得十分明确,即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要达到一种什么效果。美国COSO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三点,即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我国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是: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对上述控制目标的比较,可见COSO定义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它既包括对会计行为的控制要求,又包括对企业效率效果的需求。作为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组织,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有经济效益,要有效率,没有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企业有盈利、并且能够快速发展,这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起码要求。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有着鲜明的背景特点。控制管理的重点则是建章建制,维护企业内部的经营秩序。正是由于内部控制层次的特定要求,因此,所提出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就相对较低,侧重于会计处理秩序和业务处理秩序方面的规范要求。存在着为控制而控制的倾向,缺乏为经营目的服务的缺陷。有什么样的内部控制目标,就会产生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客观地分析内部控制目标,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内部控制要素,把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明确控制的关键点。内部控制的重点:一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的控制,各项资金的收支业务必须按照手续制度办事,按预算计划执行。要合理调动资金,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ZH是加强各环节责任人的监控管理避免权利滥用造成经济损失;三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偷懒和搭便车的问题。偷懒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没有制度约束下,人们都有停下来歇一歇的想法,都想尽量轻松、自在。而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它的宗旨就是盈利,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所以,员工的偷懒是企业经营的大敌。要让员工不偷懒就要用制度来约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控制的关键点制定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程序和要求,按工作对象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精细化确定岗位的操作规程,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用量化标准来约束员工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内控制度制定中不应留控制盲点。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和检查。
(三)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行为的规范约束,是对人的行为要求的控制管理。这种控制管理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从事该业务活动人员资格的认定问题;二是合理委托授权问题。人员资格认定,是客观判断职工工作能力和品质的过程,通过这种认定能够合理确定工作岗位的合适人选,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梯队。而合理委托授权,要解决的是责、权、利的约束问题。人员的先定和分派使用,是建立合理授权控制机制的核心问题,在用人问题上应本着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选择好合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