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为人:知识经营型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命题
5.以小博大的经营观
知识经营型企业往往因为创立的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而难以独立战胜强大的对手。因此,深入挖掘、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大力开展文化营销活动,设计灵活多赢的商业模式,发展文化产业,掌握和引导舆论,可以迅速提升企业形象,撬动数倍甚至数百倍的企业外资源共同开发某些特定的市场,从而最终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挖掘文化及文化现象的经济价值,将文化应用在经济行为中,以获得高额利润回报,是知识经营型企业文化经营的最终目的。为实现这一最终目的,一方面,要利用文化内涵、形式和载体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从而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从文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出发,利用文化研究结论和经济判断,确定有商业价值的需求的内涵,完成载体设计,即进行需求管理。组合战略联盟资源完成载体建设,通过需求的满足实现经济利润。
6.天人合一的道德观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将对自然的态度与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曾说过,“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身,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在他看来,尊重自然,爱惜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也才是能够担负起治理天下的人。儒家学派所尊崇的“礼”则起源于对天地、四时、阴阳、人性的效法和模仿之中,天地、自然构成了礼的模本。他们把对自然的尊重视作基本的道德准则,认为只有懂得爱护自然,对于万物有怜悯的道德同情心,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因此,中国古人进行自然保护,往往把对自然的态度提升到道德的态度,爱护自然是为了显示自身道德的完备、人格的高大,并且将对环境的管理,保护放在“圣王之制”、“王者之法”之中。特别是老庄哲学把人生的最终目的不是看作满足一切欲望,而是达到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的体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们认为圣人就是那种达到“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的人,他们积极追求“人与天一”,进而达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充分体现知识经营型企业的道德观,展示知识经营型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知识经营型企业有必要确立自己的环境道德的标准,即什么样的行为符合环境道德,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环境不道德,从而控制环境道德的话语权。
四、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人为为人”创新文化的企业理念,并对基于这一理念的企业价值观进行了精炼,从而为知识经营型企业的发展构建了的决定性的基因。从企业文化的层次来看,本文实际上只解决了企业文化中深层精神文化 的问题,并没有穷尽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为完善知识经营型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知识经营型企业尚需结合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培育公司的中层制度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同时,通过文化营销活动,使文化产业成为知识经营型企业未来发展的亮丽风景。 注释:
1、企业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即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所谓表层物质文化,是指由公司员工提供的服务和多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文化,即包括提供的服务、企业创造的服务环境、企业建筑、广告等顾客接触最直接、最广泛的那部分。也可以说是突现企业形象的CI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的视觉系统。所谓中层制度文化,是指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构建企业文化的探讨(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体活动中产生的文化)。这部分既是针对企业员工,也是顾客接触较为直接、广泛的部分,是CI系统中的行为识别系统。深层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CI系统中的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较为抽象的部分,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主要参考文献:
1.约翰•科特、詹姆斯•郝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刘文英.中国哲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苏东水.东方管理(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4.芮明杰,等.新经济•新企业•新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范全红、卫爱国.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2年第1期。
7.宋伟、潘力.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新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8.Ikujiro Nonaka.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12).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