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厦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考虑
3. 为了和当代主流技术合拍,越来越多的弱电系统产品配置了通讯接口,提供开放的通讯协议,有了和外部交换数据的能力。只要编制一个通讯接口程序,就可将需要的分系统纳入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系统之中。做这样的通讯接口开发已不是困难的事。
4. 由于弱电产品的多样性,你会面对五花八门的数据格式,信息交换有的通过软件,有的通过硬件接口,即使采用相同的通讯规约,其传送的数据格式也各有自己的定义。采用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就是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式整合起来进行集成管理,以一致的格式和界面提供给用户使用,其效果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5. 目前普及型的网络操作系统已十分稳定、可靠,网络技术已完全成熟,例如象Windows NT4.0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6. 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的价格急速下降 ,随着普及率提高,网络元器件也在下跌,使构筑网络系统硬件的费用大为降低。
7. 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的总费用一般只占全部弱电系统投资的十分之一以下,这笔资金的投入可使在建大厦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档次的提高量却远远超过十分之一。
8. 一旦完成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就可在此基础上,按照需要建立种种增值应用,例如设备故障跟踪,设备维护管理和自动计费等等;并且按照大厦住户的需求,进行软件开发,形成大厦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是要对整个大厦内所有设备资源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记录和管理,而且要对大厦内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通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进行综合集成管理,构成一个集成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即建立一个集成智能建筑物管理(I2BMS)系统,显然她是建立在弱电系统信息集成基础之上的。只有完成信息集成,才有可能建立和完成一个真正的I2BMS系统。
关于以BAS为中心的集成和区域网-子系统集成这两种弱电集成方式,下面列表作一番扼要比较:
比较内容
以BAS为中心的集成
区域网-子系统集成
PSCADA系统
软件结构
Windows3.1或Windows95环境下的应用程序。无数据共享。
Windows NT下的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数据共享。
采用技术、标准
专有软件,自成系统,相对封闭。
采用构件对象模型COM,智能服务代理、ODBC数据库和PCP/IP协议等。先进、优秀,符合当前软件工业界标准。
个人操作界面
固定、呆板,很少用户自定义内容。
可按用户需要定义、设置个人化的图形操作界面。
系统资源利用
与它方应用软件结合受限制,一般都需要专门的软件编程开发。
可结合它方应用软件发挥强大功能,如Office和Loutus Notes。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多系统协同运算。
软件风格
繁琐,难学。
面向对象,采取即插即用和“拖-放”技术,简单易用。
可扩充性
受限制,不易实现。
不受限制,系统规模仅受以太网频带宽度约束。
用户数量
有限。
不受限制。
增值应用
附加的增值应用难以实现,需大量软件开发工作。
有设备故障跟踪、维护管理及自动计费等可选。
综上所述,作为甲级智能楼宇,以信息集成为目标的现代化建筑,弱电系统集成宜采用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的方案。
五、弱电系统集成承包商的选择
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已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市场。而对系统集成承包商的选择也逐渐得到重视,因为这一点对工程的成效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以信息集成为目标的项目特别至关重要。
一些传统的工程承包商,往往着眼于推销某一种特定的弱电系统产品,对系统集成的优化难以作出客观、公正的技术评估。由单纯硬件产品供应商(例如:楼宇自控产品厂商、综合布线产品供应商)做系统集成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习惯做法,作为早期智能建筑的运作方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不很普及的时候,项目本身没有许多软件工程服务量,即进行初级的系统集成是行得通的。然而这种运作方式显然根本不能满足目前高档的智能大厦对信息集成管理的要求。
另一方面,系统集成软件是复杂、庞大的软件系统,一般需要二、三年以上的时间去逐步完善。所以委托给没有成熟产品的软件开发者去临时开发,也很不合适。
随着智能大楼的发展,弱电系统集成已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行业,弱电系统集成作为一个内涵丰富,技术性极强的专门行业已不适宜作为某个弱电产品供应商的“副业”来操作,而应作为工程承包商的主营业务倾其精力、能力去认真操作。
那么弱电系统集成商应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 拥有弱电系统产品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2. 拥有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专家,具有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
3. 提供一套支持信息集成的具有先进特征而又十分成熟的集成网络软件。
弱电系统集成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技术专家对众多弱电产品作评估和把握,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的作业方法。在这样的工程中,实际的现场经验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你不能将一项投资达数百万元以上的工程当作实验让没有经验的人去做。
弱电系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