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解决方案电子通信

声音社会的诞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1-11 00:05:27
票行情、流行歌曲、商品广告,形形色色的信息利用广播电台的声音发射技术编织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广播电台的声音无远弗届。它可以让国家的声音响彻私人卧室,或者将刚刚发生的新闻送入疾速移动的轿车;风云突变的之前,广播电台发布的气象预报跨越了辽阔的海域抵达远洋渔轮。总之,广播电台出其不意地取消了声音社会之中的物理距离。空间或者地域已经不是声音社会的组织原则。通常,广播电台的听众根据自己的嗜好和时间表形成了种种没有注册和未曾谋面的松散团体。某些时候,特定发射频率的广播电台是另一种组织形式。例如,飞行员、出租车司机、特种部队或者警务人员往往拥有自己的小型广播电台。当然,广播电台的声音不会像人的嗓门那样遭受现场气氛的束缚。广播电台不会害羞,不惧危险,没有生理限度。恐吓、威胁和厌恶都不会让它噤口。换言之,广播电台对于声音社会的组织包含了机器的性格。这时常会演变为声音的暴力。   
     的确,广播电台的强大功率已经转换为强大的声望。人们对于广播电台的信任远远超过了对于某个人真实声音的信任。广播电台是真理之声,个人无非是一孔之见。虽然广播电台的声音没有形象,但是,某些声音具有性格特征。这些富有特质的声音形成了听觉的偶象。根据这些声音特质,许多人时常栩栩如生地想象播音者的肖像风貌。这样,一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成为不露面的公众人物。经过广播电台的播放,他们的能言善辩征服了世界上许多遥远的角落。声音的放大和复制造就了他们的领袖身份,电子技术为他们提供了指点江山的讲坛。   
     如何占据声音社会的制高点?这是政治家念兹在兹的问题。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危机爆发,广播电台均是争夺的要津。人们时常可以听到种种声音的搏斗。更大的发射功率,在某一频道播放干扰声,建立和取缔地下广播电台,这些均是电子技术制造的搏斗手段。有理不在声高的古训已经被嘹亮的喇叭击垮了。
     显而易见,政治家的首要困扰是,声音社会的组织形式轻而易举地废弃了传统的国界。海关和军队阻止不了电波的全方位入侵。众多依附于国界的法规和限制对于声音社会无济于事。如果无法掐断声源,异端的声音无所不在。这是电子技术对于传统政治的严重挑战。人们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国家的新闻机构失去了信誉之后,商店里的短波收音机立即销售一空。声音社会为人们打开了一条出走的通道。禁锢失效了。声音社会里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无不得到重新定义。国家、政治体制、行政区域、地域文化、寓所的围墙――这些传统的空间划分标准不断地淡隐。声音社会之中,电子技术与新型的意识形态生产之间显示了最为深刻的联系。   6

     声音的复制产生了奇特的后果。复制的声音具有三个前所未有的特征:脱离了声源――特别是脱离了发声的人体――而存在;脱离了发声的特定时间而存在;脱离了发声的特定空间而存在。总之,声音如同一个独立的物质,并且拥有了唱片、录音带这样的固定载体。复制的声音具有两种主要用途:一,保存声音的记录和档案;二,有助于声音的作品大规模地成为消费的商品。
     口说无凭,这是人们由来己久的苦恼。声音迅速地消逝在空气之中,无法成为人们握在手里的证据。谣言的流布,诺言的失信,誓言的改悔,这一切均与声音的无法保存有关。人们的想象之中,口头语言是轻佻的,无足轻重;只有书写字据不可移易。为了防止书写字据的伪造,叙述者通常签名或者按上手印作为担保。手书或者手印是身体的象征,这证明了字据的内容出自某一个真实身体的思想。然而,录音技术的问世勾消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录制的声音完整地保存了一个人的口吻和语调,这是不可抵赖的。无论是飞机上的黑匣子、录音电话还是特殊机构安放的窃听器,声音的现场得到了再现。无论如何,证据学因为录音技术而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除了充任证据,还有哪些声音具有保存价值?所有的人都会立即想到了音乐。录音对于音乐的贡献是难于估量的。如果说,传统的音乐会是音乐家与听众此时此地的遇合;那么,声音的复制打破了演奏的唯一。唱片与录音带把音乐从"此时此地"之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顷刻之间,音乐星星点点地布满了全球的市场。声音的复制与音乐市场的关系大约是从留声机、唱片的发明开始的:

     "我一生从没有这样吃惊过,"这是托马斯·阿尔文·爱迪生对自己匆匆设计出来重复说过的话的机器的初次发声所作的反应。那第一句话即是爱迪生自己说的"玛丽有只小羊羔"。第一架留声机的杰出表演在1876年无疑使人大为惊奇,即使是对发明者本人。然而更多的惊奇,还是在留声机之后一百多年中的成绩。留声机历经专利之争、劳资纠纷、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大萧条,以及打破垄断、发行体系崩溃和电影、广播、电视的出现,还伴随着各类音乐口味、风格和超级明星的沉浮。多少次唱片业的销售面临下跌,甚至多少次留声机似乎濒临绝境,但一个世纪来的总趋势是产品、听众和利润的持续增长。(11)

     唱片和录音带令音乐作品日益廉价。音乐不再神秘,不再是演奏家或者指挥家某一次突如其来的灵感与现场气氛独一无二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2,250.0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