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实名制
网络该不该实行实名制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否适合手机的管理?现实生活中的实名制是否适合互联网环境?
客观来讲,实名制的实行有利有弊:它有利于网络尤其是电子商务中诚信体系的最终建立,它有利于对公共安全、国家防御意义的维护;但是,同时,它不利于保证普遍的言论自由度、个人隐私的维护,方兴未艾的网络反腐、网络民政等等也将受到根本影响。实名制,到底该不该实行,或者说,应该怎样的实行?
当新一年的春天来到,我们看到,似乎随着春天到来,火车票实名制、手机实名制都开始如春天的芽儿一样局部试行或者蠢蠢欲动。开往春天的实名制将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契约?本期我们将与您一起探讨。
现实生活中的实名制
实名制正逐渐蔓延进人们生活的缝隙,无论人们褒扬或贬斥,其实际保护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即公众利益。
本刊记者 吕文龙
火车票实名制、手机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储蓄实名制,各种形色不同的实名制曾经几度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不同时期社会议论的焦点。其中如储蓄实名制也确实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效益。
火车票实名制
此次铁道部在37座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旅客凭20种有效身份证件购买试行实名制车站车票,试行实名制的车票票面上增印旅客身份信息,旅客进站时要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车票、车站核对相符后,方可进站上车。这一举措,被外界誉为具有破冰意义。但具体可操作性和效果似乎还需要长期去验证。
据悉,火车票实名制已酝酿很久,一波三折。早在去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港澳委员、中州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苗等就联名提案,建议铁道部、公安部、工信部联手推动实施火车票实名制。但此前铁道部始终坚持实名制不可行的态度,并多次公开表示:买不到票主要是因为运力紧张,而实名制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称实名制是“一个理想化的建议”,所以迟迟未动。
然而,改革现行火车售票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黄牛党春运倒票获利可达18亿元。实名制购票或可成为遏制倒票之风的有效途径,铁道部此前认为繁琐的实名制会给客流量极大的春运工作增添很多不必要的流程麻烦,直接妨碍旅客疏导,与铁路快捷便利的发展方向南辕北辙。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有误,有旅客透露:只要证件齐全,检票只需十多秒就可以完成。在1月30日当天,广州火车站共发送了15万旅客,全天各时段旅客不间断进入火车站广场,但旅客检票口却鲜有人排长队,都基本顺利通过检票,有序发往全国各地。这是因为实名制火车票实行先检票后候车,这样可以利用旅客到来的时间差进行检票,减少旅客排队等候的现象。可见先进的网络和科技手段并没有让售票和检票效率下降。
实际上,铁道部所说的运力问题也是春运“一票难求”的症结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假若通过从时间、周期、速度等方面来调节运力,解决平时运力过剩和春运运力不足两者之间的矛盾,把火车整合成当今的长途汽车的发展水平,车次多了客流分散了,看还有哪个黄牛傻乎乎去囤票贩卖?品尝过70年代挤汽车滋味的人应该更能懂得这个道理,因为那时汽车票也同样是“一票难求”。
金融实名制
2000年4月1日起由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确立了我国的储蓄实名制。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的个人财富累积程度不断提高,但社会成员之间的财产关系却日益复杂化,仅仅靠道德或血缘关系等来规范私人财产关系已远不够力度。
这时,储蓄实名制通过使个人资产透明化,对于个人理财以及国家杜绝金融领域的灰色交易及确保个人所得税的有效交纳等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现今,世界上实行储蓄实名制的国家和地区已很多,美国每个有经济活动的人拥有的社会保障号码,就是其中一种。人们申请工作、支取工资、租房、赋税等,都要出示和登记这个号码。国家设置专门的机构用电脑统一联网,每个人的信用记录无论好坏均可在银行查到。
实名制的前世今生
实名制让身份有据可查,有证可依,进而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权益。身份证是实名制的应用和体现,两者相长。我们可以通过身份证在历史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作用,体察到实名制的要义。
追根溯源,身份证古已有之,它起源自官员的识别符号。我国隋唐时期,朝廷发给官员们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的“鱼符”,鱼符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所在衙门、官居几品等,用以证明官员的身份,供应召出入宫门验证,防备闲杂人等偷混入宫,滋事伤人。五品以上的官员还配备有盛放鱼符的“鱼袋”。
近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20世纪30年代宁夏省建立的身份证制度。设立之初,意在封锁我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强化对宁夏人民的控制。当时全省共发身份证25万张,此后,人们出行必须随身携证,以备检查。宁夏省在省城(今银川市)和各县城门口、交通要冲,关卡渡口、堡寨桥头均设立了检查站。各检查站前立一木牌,上面写有16个大字:“不领证者,不准入境;不受检查,不能通行。”在当时的宁夏省,必须人人有证,无证则寸步难行。
在建国之初的50年代,也曾有过推行身份证的提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搁浅。实际上,还是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还不迫切需要这一事物。没有了战乱,国民不用流离失所各地迁移,开始守土安居乐业,身份证并非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需求,是使得身份证再一次被提上日程的根本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日益活跃,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相关数据显示,1978年底全国每日流动人口量不足1500万人,1985年已达到5000万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完善,使得社会中需要证明公民身份的事务变得越来越多。于是,公安部于1983年5月9日,在向党中央提出《关于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正式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北京等十几个城市为试点,1985年9月六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并于1986年11月公布实施。
社会的发展,使得公民需在办理更多事务中来提供身份证明,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都不能例外。网络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正逐渐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网购的兴起。此外,随着网上银行的广泛应用和手机银行的趋势展露,更需要实名制来提供一种担保,帮助社会建立起一个信用体系。
从金融领域储蓄实名制、到热火朝天的手机实名制、再到当下的火车票实名制,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名制正在遍地开花,变得无处不在。这其中也正体现了实名制的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种种实名制实际都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利益,即公共利益。储蓄实名制打击了贪污受贿问题,一定程度上监督和限制了众多处于权责便利位置的官员。火车票实名制将一定程度打击倒卖车票现象,方便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而手机实名制、网络实名制,也势必会让网络欺诈等违法现象走向穷途末路,还人们的生活一份轻松、一份安全。
尽管对于网络和手机实名制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但我们已经看到实名制星星点点的火光,燎原的趋势就隐含其中。
各国实名制盘点
1.火车票实名制:
每年的春运都会上演一场如同角马的“大迁徙”,“黄牛”则趁机囤票获暴利。今年中国铁道部为此实行了火车票实名制,而此举在别国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
印度:不同于中国只为临时解决春运难题,印度的火车票实名制是一种每天都实行的常态。印度乘客购票最方便之处是可上网购买火车票并打印出来,并且在火车票售光后,乘客依然可订购“若有出现取消情况的余票”。旅客上车前,会在车厢门口看到乘客名单,避免坐错车。印度乘客实名购票时,需表明自己是否为医生,因为当车上有危及病人出现时,医生要随时听候调度。据悉,印度的火车票实名制至今已推行了100多年。
泰国:在泰国买火车票,买票人需报上乘客的真实姓名,乘客的姓名和性别会同时被电脑打印在火车票上,在火车行进时不断会有列车员查票。每逢重大节日,泰国铁路运输票价不仅不会提高,还经常会有调降30%到50%的优惠活动,以帮助百姓顺利回家过节。泰国交通部甚至还曾对贫困人口实行过免费乘车回乡过节的优惠政策。
丹麦:丹麦铁路售票分为网上网下,网上售票系统包括正常票和折扣票。两种票共同点是都需实名购买,输入乘车人的相关证件号码,证件种类包括银行卡、护照、身份证等不一而足。购买成功后,会提供一个固定的票据格式让你用A4纸打印,上面包括乘车人姓名、证件号码、乘车有关信息、票价等。由于丹麦的火车站是没有检票口的,这张火车票是跟票上标注的证件一起供列车员检票使用。一旦信息不符,就会受到特别审查。
俄罗斯:在俄罗斯乘火车出行,也需要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车票。据悉,购票者可直接把证件号码和姓名写在纸上交给售票员。售票员会和购票人一一核对,整个过程耗时比较长,常常要等上好一会儿。但俄罗斯火车票实名制有两个好处。其一,就是没了“黄牛”倒票,在各地的车票代办点购票就很方便。其二,实名制让乘客不杂乱,治安有了保障,因此旅客乘车都很放心。
2.手机实名制:
泰国:泰国手机实名制使用一刀切的强硬手段推行,究其原因,是因作为对付南部边界省份武装动乱措施之一的政治目的。2005年5月1日,泰国政府推出了针对手机预付卡的管理措施,要求现有的2150万预付费用户和在泰国的外国移动电话用户必须在6个月内(从2005年5月1日到2005年11月1日)将其身份证号码或护照号码提交给各自的电话运营商,并要求移动运营商的客服中心与每个用户进行联系。政府警告说如果用户没有在SIM卡登记的最后期限内进行登记将对其终止服务。
日本:针对日益严重的预付费手机犯罪问题,2000年5月12日,日本几家移动运营商联合宣布,共同协商对该问题采取防范协议。新入网的预付费手机用户需要向运营商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用户依据协议获得的预付费手机,在移动运营商将手机送到申请书所记载的住所、姓名的用户时取得确认后方能获得。针对已经入网的用户,呼吁提供其住所、姓名等个人信息。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手机付费制度与我国一样,两种制度并存。对于后付费用户,已经实施实名制,对于预付费用户,从2004年起,等同实名制一样管理。管理工作由澳大利亚电信公司Telstra负责。Telstra有一个手机用户数据库,该数据库与国家信息安全库相连。澳大利亚共有四大移动运营商,其他运营商的同类信息根据政府要求也由Telstra统一管理。
韩国:韩国采取了一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韩国人买手机时必须出示身份证,然后由售货员将顾客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信息输入电信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这种从源头上管理手机的办法较为有效。韩国专门采取了大型门户网站实名制的措施,并规定向青少年发送非正常信息是违法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实名制让网络退回Web1.0时代?
关于网络实名制的呼喊声愈来愈强烈,它也激起了“开历史倒车”的言论,但实名制的真相如何?
本刊记者 侯大银
“如果在网络上要实名注册才能发表言论,那谁还会自由自在地在各种‘坛子’里游荡?谁还敢说真话?”这是网民们对于网络实名制的最直接的反应,也反应了人们对于网络实名制的担忧。诸多争议认为,网络实名制的实施,会让习惯穿着马甲游泳的网民们不敢发言,从而使网络退回到没有交互的Web1.0时代,甚至从根本上影响网络文化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然而,事实真的会如此吗?实名制真的会让网络退回到Web1.0时代吗?
自由的“好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网民数量逐渐增多,而相关网络行为和习惯也逐渐暴露出不规范的问题。网络一直被看作是一个穿着马甲游泳的浑水,因此,网民在网上的行为才可以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少声音认为,在网络上没有约束,是网民们敢于在网上说真话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并对不少网络企业的流量增长具有一定贡献。
但是在“自由的”、匿名的网络环境中,虽然网民认为自身的隐私得到了保护,事实上,网民们无所顾忌的留言和评论,不仅在影响着他人的权益,也在某种程度上会危害自身的网络安全。在论坛、电子商务网站等互联网应用中,匿名引发的诚信、混乱问题都在逐渐暴露。
表面上,网民们可以在论坛中无羁地发表言论,对现实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评头论足,一派激烈态势,显示了我国互联网文化的“繁荣”。但实际上,论坛中各种无所顾忌的谩骂、人身攻击甚至网络暴力的行为,也不利于网络文明的发展。
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匿名制的存在导致了一系列诚信问题,匿名的网店店主和用户之间的利益维系更显得微妙和不可信,一旦所购买的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消费者根本无计可施。这不仅影响了网店消费者的利益,也对电子商务企业如淘宝等公司的运维和品牌信任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同时,一直处于话题中心的“网瘾”问题,也因为网游的负面影响而始终大受关注。而网游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匿名的“罪过”,一些声音认为,如果能实行实名制,则能在管理上把握网游的规范问题。
规范的“双刃剑”
让每个网民都实名,在网络上对号入座,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促进网络文明的良性发展。这个声音一直在呼喊,并正在实践。
日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宣布,2010年北京市将开展网络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同时在管理规范的电子商务和社会关系型网站逐步实现全部用户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推动文明办网、上网。据悉,北京将加大对互联网的整合力度,探索建立互联网网站新闻编辑和管理人员职业准入制度。2010年该市将分步推行网络实名注册制,在北京具有新闻信息和电子公告服务资质的网站中全面推行版主实名注册制度,对基础较好的电子商务和社会关系型网站,全部用户要实名注册。
事实上,早在2003年,支持实行网络实名制的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就建议全国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他认为,网络本身应该和传统媒体一样,都应该受到严格的版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网上任何人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不能因为是在网上,就可以发匿名的东西,就随便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这些行为同样应该承担名誉损害权责任。
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事后也举出三大原因,支持实行网络实名制,一是实名制可以大大降低欺诈、诽谤、人身攻击等问题的发生概率;二是实名制可以加快彼此身份确认,节省交流时间;三是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还能减轻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压力。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评价网络实名时说:“这简直是开历史倒车。”并且,同时也有评论家担心,实名制让互联网上说“真话”的人减少。
实名制这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其效益,怎样才能对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实名之路
2009年5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是中国第一个要求“网络实名制”地方性法规。但这部法律并没有对取得实质上的进展。
事实上,真正的网络实名制,并不应该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限制网民的发言,不让人说真话,而是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秩序,让网民个人的权利受到保护,也不损害公共利益,影响网络文明的发展。然而,实名制如何落到实处,并在不损害用户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有序的施行,这是目前最大的障碍。
目前,各种声音的争议集中在网络实名制的实施上,国政通CEO杨宝升建议:“在中国可以分不同对象、不同网络业态实行网络实名制。比如在一些涉及敏感话题、网上交易、严肃交友等方面就可以尝试。”。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撰文表示,实行网络实名制的目的并不是限制人说真话,而是限制人不负责任地乱说话。从技术层面来说,网络实名制应该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
“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即用户在互联网的活动与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但在后台存储了其真实资料,这样用户不仅可以继续利用互联网的虚拟特征,同时也能保证监管部门从根本上控制网络暴力等情况的发生,做到有源可查。
如果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法能够得到施行,那么网民们就可以不用担心“禁言”,也可以方便互联网企业管理,并维护网民的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也就不存在“开历史的倒车”等担忧,并且,这种制度维护让Web2.0的交互特色,并让网络文明向良性发展。
据悉,国政通推出的“身份通”就采用“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形式,即由用户发起或授权提交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相关个人信息,经权威数据库核查比对后,生成一个没有含义、用户专属的保护号码,是用户身份信息集合体的虚拟表现。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实名制还需要相关部门探讨可行的措施,并在征求网民意见后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人们都在期望着实名制能够真正维护网民个人的权利,并促进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而随着相关部门和团体、企业的探索不断推进,实名之路也正在走向更加开阔的境地。
坎坷手机实名制
相比互联网,手机实名制的实施难度相对较低且已孕育多时,正值短信整顿的大好时机,手机实名制为何频频跳票?
本刊记者 马荟
各部委联手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的行动还余热未尽,今年2月初,有媒体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手机实名制终于要来了,政府今年4月份将正式启动手机实名登记制度,中国联通集团甚至就此事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分公司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控制由代理商销售的号码等,以保证相关政策出台后各地能够顺利执行。随后,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都对此消息表示否认,称目前并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看来,全面实现手机实名制的时机尚未成熟,若要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还要有一番博弈和酝酿。而现在,挡在手机实名制前面的究竟是什么?实名制是否能成为治理垃圾短信的灵丹妙药?后手机实名制时代的世界是什么景象?
手机实名“有名无实”
所谓手机实名制,是普通的用户到运营商或者户网运营商入网的时候,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提供自己的有效信息,今后所有用户在入网时都将按真实身份登记。
其实,早在2005年末,原信息产业部就表示要在2006年把手机实名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当时的手机实名制已然实施在即。然而,时至今日,热议了多年的手机实名制仍没有具体的落地时间表。近日,随着对手机信息管理力度的加大,手机实名制再露端倪。
2009年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深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方案提到:手机实名制工作任务的第二阶(2010年的1至9月),基础电信企业要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用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等信息进行实名登记和补登记,逐步提高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的比例;第三阶段(2010年9月至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加快立法进度,力争在2010年底前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全面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实行手机实名制并非无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第6条),并明确不得“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第59条)。
为何手机实名制之路如此坎坷呢?有业内专家认为,“实名制”本身是个体自由与公共利益长期博弈的结果,是公共管理政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要让身份底线成为犯罪的防火墙得有两个前提——社会必须自觉准备好处理庞大的信息、支付额外成本的能力,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必须自觉负担烦琐的程序成本和退让个人隐私领地。而这也就是目前手机实名制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运营商徘徊
作为手机实名制实施的重要主体——电信运营商来说,首先要面对手机实名制所带来对的其执行力的考验。而大规模的投入且短期难以实现收益让运营商少了几分动力。
其中,用户数据的建设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目前虽没有具体的数据,有专家分析,手机非实名登记(预付费)用户数至少一半。事实上,运营商对于庞大的用户数,进行实名登记和实名核实的支撑能力有限,在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不成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标准和审查方式不确定的情况下,靠运营商的一己之力难以承担。
电信专家陈金桥曾在采访中表示,运营商需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包括后台系统的技术改造、营销渠道的改进、与公安部备案系统的协调等等,这无疑需要企业增加投资。另外,手机实名制将会带来SP领域的大洗牌,那些以短信群发业务为主的SP在实行手机实名制后将无以为继。
尽管实行实名制要应对用户离网、系统改造、营销模式改造等问题,但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并不意味着,手机实名制一定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里,就存在着机会。Frost&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王煜全这样分析:手机实名制有助于运营商对用户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实名制更多的是与后付费结合,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良竞争,而运营商也知道了自己有哪些用户,并认真地经营这些用户,从而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用户爱恨交织
手机实名制的另一个参与主体——用户,实施的困难来自于对其的认同,其中,受到普遍关注的就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一方面,垃圾短信和手机诈骗的骚扰让用户苦不堪言,用户希望通过实名制来对此类行为有所遏制,另一方面,用户也担心手机实名制会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甚至更加“不安全”。
“假身份证问题由谁来审核?盲目对2亿手机用户进行实名登记,劳民伤财。只要有万分之一的人使用假身份证取得手机卡,垃圾短信照样还会满天飞。重新登记的价值又何在呢?”有网友担心骗子们都穿上“马甲”。
“银行账户不是实名制了吗?利用银行漏洞的犯罪杜绝了吗?骗子公然开设银行账户诈骗钱财,一样很难追查。实名制不是包医百病的良药,还是要多考虑下为好。”还有网友认为,如果每个手机号码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人”可以方便追查,那“网络老鼠”要通过拨号器骚扰用户就很难不被发现。“办理实名制手续是否便利,也是手机实名制能否迅速推广的关键问题。”陈金桥认为。
赢得用户的积极支持,获得用户的信任,才能在全社会大规模推广手机实名制。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和运营商恐怕要吸取打击短信“黄段子”的经验,在完善标准和明确执行者之前,让用户从内心接受和支持。
后实名通信时代
实名制的初衷毕竟是保护广大用户的公共利益,打击垃圾短信等非法活动,用户在这方面与运营商和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说有着切肤之痛。
在其他领域已经实行的实名制也对手机实名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用户对手机实名制其实并不抵触,反而是担心居多。而这就需要通过立法明确查询主体、监控查询过程、公示查询结果,并且规定不当透露用户信息的法律责任,把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和谐统一起来。
手机实名制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毕竟是未来通信的趋势。它涉及的不仅是打击垃圾短信问题,在后实名通信时代,手机实名制带来的商业机会更值得运营商去思考。
网络实名制关系信息时代社会契约
实名制,就是在全社会范围重建社会契约的行为。
文/姜奇平
网络实名制关系信息社会基本的社会契约。
实名制如果只是像韩国那样,限于平均每天点击量超过10万次的门户网站和公共机关网站的留言栏,涉及的是社会的局部领域;如果全国都扩大到像杭州那样,凡在互联网上以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博客等交互形式发布信息,都要提供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那就变成在全社会范围重建社会契约的行为。
在网上提交身份证明,即使是后台实名制,事实上已把一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了公共领域,事关网民基本权利,需要建立契约。人们在网下进行论坛发言、聊天、留言,并不需要出示户口本或身份证,仅仅因经过了一道互联网,就需要改变,实际是在重建规则。
如果一定要实行网络实名制,显然后台实名制比前台实名制要好。然而不论是后台实名制,还是前台实名制,肯定都是既有利,又有弊。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综合平衡。
网络实名制“利”的方面
网络实名制利于维护突发事件下的社会稳定,对政府应急管理有利。
美国学者弗雷德·埃默里早在1967年就提出,“摇滚音乐会上如痴如醉的青年完全可以被‘政治催眠’从而投入到推翻政权的运动中”。如今网络正成为信息战的主要工具,甚至可以使一个民族,在“政治催眠”下做出有悖民族利益的地缘政治改变。例如乌克兰在被“政治催眠”后,经过很长时间,才开始清醒根据自己的民族利益应倾向谁。在伊朗选举中,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喧嚣、主观、几乎不可验证”的信息,由于没有实名制,谁也不清楚发布者究竟是伊朗大选目击者还是中情局特工。在许多情况下,当人们事后澄清了网上不实之辞后,结果已不可改变。正如美国著名“非暴力革命”专家马克·帕玛说,“如今占领议会大厦和取得整个国家完全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这就是非暴力政权更迭。”从这个角度讲,网络实名制是信息战中的重要防御手段,在维护民族利益上,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意义和价值。
网络实名制有利于电子商务公平交易,对建立信用社会有利。
网络实名制对电子商务总的影响是有利的。网上交易双方不见面,采用网络实名制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出了问题也便于追究;网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信用记录,如果信用记录在后台可以对应到真实的个人,无疑将大大增强交易参与者的信心;网络实名制可以抑制信用炒作等不正当竞争,目前网上交易信用评定规则有利于消费者,通过恶意评级打击卖家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实施网络实名制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实行网络实名制对于建设诚信环境,建立信任关系,提高信用水平,增进社会资本十分有利。
然而,网络实名制恰恰在电子商务方面设计不足,只提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博客等交互形式,而不谈交易等交互形式,显然其服务功能是有待加强的方面。韩国实名制中有惩治垃圾信息发出者等商业方面的条款,可以借鉴。
网络实名制有利于减少谣言诽谤,对保护网民民事权利有利。
2009年10月,一则“‘艾滋女’开博曝光数百性接触者”的网上谣言,经某都市报详尽报道,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事后查明,这是谣言炮制者出于报复心理而进行的恶意诽谤,炮制者盗用他人名义在多家网站开设多个博客进行“爆料”。此后又接连发生“翁帆怀孕”、“白岩松自杀”等谣言传播。网络实名制显然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谣言诽谤。当然,减少谣言诽谤是不是可以成为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充分理由,是可以讨论的。
网络实名制“弊”的方面
网络实名制对长期社会稳定有潜在不利影响。
首先,网络实名制的民意基础不稳,社会就不稳。互联网天然具有匿名性,网络实名制改变了互联网的自然状态,对于网民自然权利来说,就产生了一种让渡关系。网络实名制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由“规定”产生的,而是通过权利让渡产生的。因此从理论上说,必须建立在网民权利委托的基础之上。
在某市人大通过网络实名制前后,网上一项调查显示,81.9%的网友认为网络实名制会限制网民在网上的自由发言权。有权力实施网络实名制,与网络实名制在多大程度上来自网民授权,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决定实施后效果的走向。网络实名制不是不可以出台,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民意基础。因为从根本上说,尊重网民基本权利是信息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好事,都要与老百姓商量着办。民意基础不稳,社会就不稳。
其次,网络实名制不利于言论自由保护,对“了解民情”不利。实施网络实名制,原来一些敢说的话,现在可能不敢说了。正像王万然在《中国青年报》上说的:“实行实名制后,人们就不敢上网批评政府和官员了,瓮安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就是实例,谁不怕被查处?”我们现在还没有可以随处说真话的社会环境。现在汉语中出现了那么多怪异词汇,如躲猫猫、被就业等等,我们要反思这是不是说真话有压力的社会证据。
浙江大学传媒和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邵志择认为,“互联网是疏导社会矛盾的有效的‘排气阀’,而‘网络实名制’将堵塞这个‘排气阀’。”老百姓发牢骚少了,直接监管舆论的官员压力自然小了,但只不过是把压力转给了更上层的领导,让他们到时直接面对群体事件中压力阀失效后的总爆发。所以说,网络实名制对长期社会稳定有潜在不利影响。
网络实名制对反腐败不利。
互联网作为社会监督的有力渠道,网民揭露过抽天价烟的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长周久耕、涉嫌偎亵少女的深圳官员林嘉祥、佩戴天价劳力士表的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委书记杨光远、温州赴北美的公费考察团等。有关纪检监察部门,也开辟了网上举报渠道。而实施网络实名制,将削弱互联网的社会监督功能。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5年来,检察机关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案件1000余起。说明举报人一旦被发现实名,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举报工作处副处长白会民所说,“表面上看,每个接受举报的单位都有保护的责任,但每个单位都保护不好,或者说保护不了”。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网络举报”。然而一旦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举报的风险将骤然加大。虽然后台实名制在理论上可以保护举报人,但到底是实名“后台”保护硬,还是对被举报人的后台更硬,甚至这个后台会不会看到那个“后台”,对举报人来说,始终会是一个心病。因此说,网络实名制对反腐败不利。
网络实名制可能加大信息泄露风险。
一方面,实施网络实名制还将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如防范黑客的挑战。以韩国博客型社区网站赛我网为例,用户注册时必须进行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户的验证,网络数据库都由政府统一保存。目前黑客攻破政府网络的事不在少数,甚至银行中的客户数据被黑客掠走的事,也见诸过报端。一旦用户的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户进入黑客手中,再拿来用于用户网上言行的比对、公布,将造成社会混乱。由政府统一保存用户实名信息,政府将承担着很大的技术风险。
另一方面,对社会来说,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实施网络实名制,到底会使社会更稳定,还是更不稳定
实施网络实名制,到底会使社会更稳定,还是更不稳定,现在难以轻断。
我们如果事先不去研究互联网,被互联网冲得手忙脚乱之后,仓促上阵,又不肯听专家学者的意见,仅凭行政官僚的直觉,就会本能地往最容易免责而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治理互联网,哪怕以后洪水滔天。如果实行网络实名制,会把网上噪音暂时压下去,让领导不再批评,不管这样做的长期效果是什么,相信行政官僚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然而跳出政府短期行为的局限思考互联网,就会发现,我们还有一些更基础的功课,由于历史的局限还没有条件完成。
例如,我们是否思考过,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究竟是一种社会形态,还是两种社会形态。我们还没有搞清楚信息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急急忙忙为它搭建上层建筑,会不会把架子搭歪了?又如,我们还没有深思互联网的域名和身份,与实体存在是在同一个世界中,还是在不同的世界(如波普尔所说“世界三”)中,进而没有细想公共领域、个人领域(同质公民权利)和私人领域(异质自然权利)的区别。举例来说,在日本,同是成人内容,对手机与对DVD的治理是不同的。手机是一个人看的,属于私人领域,与“夫妻在家看黄碟”是一个性质。但我们有可能把私人领域混同于公共领域。等等。
在对所有这些类似前提假设的问题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先规范后发展的结果,一定是用传统社会的思路去治理信息社会,必然会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脱离。很容易产生的倾向是用网下社会的模式向网上的社会套,甚至可能在一些个别事例的刺激下,产生网上比网下管得更紧的治理冲动。良好治理的关键是克服政府的短期行为倾向,从长治久安着想考虑问题。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先发展后规范是更加稳妥的办法。当前,在通过IP地址同样可以找到发帖人的技术条件下,仍然实施网络实名制究竟将是出于何种考虑,应摆到桌面上来,充分地与网民沟通,求得广泛社会理解;否则,应慎重、缓行。也有专家提出限制网络实名制的范围,如国政通CEO杨宝升曾建议,“在中国可以分不同对象、不同网络业态实行网络实名制。比如在一些涉及敏感话题、网上交易、严肃交友等方面就可以尝试。”
历史上重建社会契约,往往要通过战争、革命等激烈的社会变革,才得以实现;如果只凭行政部门意愿,一纸政令就付诸实施,就有可能在不太正确的方向上,锁定最初的路径,从而产生系统的偏差。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页面执行时间:53,218.75000 毫秒
本站站长:PCM(长期从事PB研究与开发,10年以上PB开发经验)    业务邮件:2322888@qq.com
网络联系:QQ:2322888    MSN:ourmis@gmail.com    Email:ourmis@gmail.com
QQ讨论群:94326106(500人超级群,最火爆的PB技术讨论群)
备案信息: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