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银“隐形门槛”为难客户 互联互通也要安全
央行将在明年6月之前建立网上银行互联平台,此举旨在解决“隐形门槛”给用户带来的繁琐,便利网银用户使用。但不可否认,便捷是网上银行的根本价值所在,而安全则是开展网银业务的核心和关键
■本报记者 张颖洁
“网银割剧”现状明年将得到改变。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日前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主办的2009中国网上银行年会上表示,央行将在明年6月之前建立网上银行互联平台。届时,用户登录任何一家网银,都可操作包括其他银行网银业务在内的大多数业务,不会再因为使用不同银行发行的卡而使业务范围受限。
此举一方面源于我国网银巨大的市场潜力。日前发布的《2009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中国网上银行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向上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个人网银业务,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另一方面根源则在于,国家从人们的需求和利益出发,意在解决“隐形门槛”给用户带来的繁琐和劳顿,更加便利网银用户。也正因此,消息一出立刻引来网友热议和肯定,并提出共享便民服务安全还是最重要的。
网银市场潜力巨大,“隐形门槛”却为难客户
网银正逐渐成为人们处理资金往来的重要平台。金融危机非但没有给网银业务蒙上阴影,反而让中国的网银用户量逆市向上。《2009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的比例为20.9%,比2008年增长了2%。分析还发现,其中35-44岁的人群和女性市场网银用户增幅较大,网银正进一步渗透到各类人群中。企业网银交易用户比例为70.3%,也比2008年上升了5.9%。
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就是企业动力。“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大。”支付宝总裁邵晓锋表示,从日常缴费、住房开支到出行商旅、人际往来,一切有资金流动的地方都可以把支付行为搬到网上。使用网上银行不但能节约客户的时间和费用,而且能降低银行柜面压力,实现客户和银行的双赢。
但是,各家银行网银的“各自为政”却为用户竖起了“隐形门槛”。有网友直言不讳:“一个人手上有几家银行的银行卡就要办几家银行的网银,用网银从一家银行汇款到另外一家银行不能及时到账,这是个很大的困扰。”
使用网银流程不够简便,也为部分中老年用户竖起了门槛。文件证书、数字证书、安全插件、动态口令卡等一系列程序,对中老年用户来说就是最大的困难。年近50的王先生对电脑并不在行,他的经历是这部分用户的典型体现:原本想安装专业版的网上银行后,除了简单的网上查询后还能够操作一下网上转账,但使用复杂的网上银行安全技术实在不容易,无奈之下只好放弃。
由此来看,网银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亟需打破各银行网银“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互联互通,而安全便捷地操作仍是不变的主题要求。
央行试推网银互联平台,首批银行先行试水
目前,许多网上银行有公用事业缴费等业务,但都是银行和相关机构单独谈判,业务开展参差不齐。某些业务在这家银行的网银有,而在另一家银行则可能没有。这就往往造成银行与用户的尴尬。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网银互联互通提上议事日程,将来也是一个趋势。
从政策层面看,在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同时,央行此举意在着力增各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央行将打通网银间分隔的壁垒,实现业务资源共享。“让网银像银行卡一样方便,实现跨行使用的功能”,这是国家的政策初衷,也是用户的需求。
从进展来看,目前包括深发展、光大等5、6家银行在内的首批试点银行,已经开始试水。深圳发展银行科技运营部的郭刚就称,目前深发展正在试点这套系统;明年6月正式运营后,客户只要登录深发展的网上银行,就可以查询工行、中行等其他银行卡的信息。
相关人士还透露,在网银互联平台建成初期,暂时不会收费。网银账号明年可“一对多”,政策破冰,网民用户喜闻乐见。
共享便民服务安全成第一要务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的新型技术开始被研发出来。但不置可否,便捷是网上银行的根本价值所在,而安全则是开展网银业务的核心和关键。
出于专业知识角度的考虑,业内人士透露,仅在网上银行的金融认证上就存在着三个突出的问题。其一,商业银行使用服务器证书有相当的数量采用的是国外颁发的证书,不具有我国的合法资质;第二是部分银行自荐金融认证证书存在漏洞;第三机构管理尚待完善,“目前央行正和工信部合作,对相关机构进行调研,将从准入、审计方面加强规范”。
从个人信息安全角度考虑,网银互联平台自然将带来方便,但安全性成为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如果信息泄露了,丢失的可是全部信息,希望可以让客户自己选择是否互联。”有网友如是说。
为此,央行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表示,目前央行正在努力促进建立更便捷、更安全的网银互联平台。而由于支付数据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经济的反应灵敏,每天的交易量、交易比数都能反映国民经济的交易规模和交易的活跃度,因此建议将部分支付指标纳入我国的经济指标统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