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打出低价牌
在连续亏损三个季度之后,松下坐不住了。这家日本最重要的家电制造厂商决定放下自己的身段,在日本以外的市场推出多款超低价白电产品,与各国—当然包括擅长价格战的中国家电厂商们竞争。
负责松下电器(Panasonic)海外业务的主管大月均(Hitoshi Otsuki)向媒体确认了这个消息。
自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松下的主管们难得睡上安稳觉—亏损4443亿日元(约合249.9亿人民币),这是2008年第四季度的业绩;亏损530亿日元(约合41.7亿人民币),这是2009年第一季度辛苦3个月的结果;到了2009第二季度,亏损依然高达469亿日元(约合36.9亿人民币)。大月均所统帅的松下电器海外业务部也陷入了败退之中—2009年第一季度,海外业务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锐减33%,第二季度依然锐减30%。
一开始,高管们将业绩的下滑归因于日元走强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消费低迷等外因,但是,当连续三季亏损的严酷现实摆在眼前时,松下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产品与市场战略问题。
三十年前,松下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电产品以稳定的性能、优异的品质从日本向全球市场蔓延,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GE等欧美家电品牌从主流市场上赶下神坛,“Made in Japan”至今仍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当日本制造赢得全球消费者之后,以松下、索尼为代表的家电厂商们不再将“性价比”作为产品的主要卖点,而是醉心于研发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以求获得更高的利润。
它们通常的做法是,将自己为日本市场开发的技术和产品稍微翻译一下,贴上新的标签,然后直接投到海外市场,并指望坐等钞票哗哗而来。这种做法在海外遭到了惨败,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不是因为松下们的产品技术不高、质量不好,而是它们过剩的技术和质量给一台简单的电器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因此提升了售价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这就像同样出了问题的个人电脑市场。多数电脑公司在英特尔和AMD的驱使下,总是醉心于“更高、更快、更强”,结果两年来最赚钱的却是华硕这样的公司—它最畅销的产品并非配置一流的顶级机器,而是适当性能、适当价格的Eee PC。
现在看来,松下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并打算成为家电领域第一个打出超级性价比牌的厂商。
当然,松下能够祭出“超级性价比”的利器,也和另外一个事实不能分割—自从2007年以来,松下开始将其在日本的制造业基地向中国、印尼、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2008年,松下在日本关闭3个家电部门,包括在大阪丰中市的白色家电部门、在大和郡山市的电器研究中心,以及在神奈川藤泽市的冰箱设备厂。在中国的杭州,松下洗衣机厂、洗碗机厂等相续建立,无锡还建成了松下的压缩机生产线,江浙地区已经成为松下目前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大月均表示,这些设有松下工厂的国家将是未来松下低价战略重点主攻的地区。
看来,新的一轮家电“价格战”又将上演,不同的是,这次的挑事者不是中国厂商,而是日本家电之王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