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English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本站资讯

张汝京为什么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18 22:44:32

  一场专利官司究竟能输得多惨?2亿美元赔偿金、10%的公司股权,加上创始人张汝京的离职。在专利纠纷频发的科技业界,因为官司对一个企业经营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大概再也找不出第二家。

  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这场关于专利的纠纷,已经进行了7年,可谓旷日持久。一个是全球老大,一个是市场第三,又因为涉及到敏感的高端半导体制造技术,你来我往夺人眼球自然不在话下。

  对于这个结果,不少人都会意味深长地说,看来中芯国际是真的是侵权了。也有媒体分析,因为现金不足以至于不得不割让股份给台积电,中芯国际乃至张汝京本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言语间充满惋惜之情。

  但是,仔细研读这个结果,似乎又能琢磨出一点不同的味道。事实上,如果结合官司进程中的几个细节,就会产生更多疑问。比如2005年双方本已达成和解,且根据当时的协议中芯国际已经付出了不少钱,台积电为什么又“反水”?官司拖了六七年为什么偏偏到今天才判决?无论从规模、技术还是盈利水平来看,中芯国际都远不是台积电的对手,台积电为何咬着中芯国际不放?

  用张汝京与张忠谋的个人恩怨来解释这些问题缺乏说服力,但结合两家公司所处的内外环境分析,却可以得出不同结论。

  事实上,经济危机以来,因为电子产品销量的下滑,作为核心部件的上游半导体产业受到重创。这种经济环境变化对半导体业造成的最大影响在于,加剧产业分化,企业越发依赖规模效应。这种影响在两家公司所处的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代工行业尤为明显。短短一年间,芯片巨头AMD火速剥离制造工厂,并与第四大芯片代工厂新加坡特许公司合并成立GlobalFoundry,产值规模直逼台积电。存储芯片巨头三星积极切入代工领域,对代工市场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第三的中芯国际正被拉开差距,日益边缘化。但是,即便如此,进入2009年,通过几个季度的财报,仍然能发现中芯国际运营中的一些亮点。首先,完成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的菱形布局,拥有了广泛的生产线资产;其次,大陆本土客户每个季度都在增加,占中芯国际营收比例正逐渐加大;第三,一直拖累中芯股价的巨大数额的折旧明年将计提完毕,这意味着亏损长达9年的中芯国际明年有可能开始实现盈利。

  反观台积电内部,这一年除了面对业绩下滑,工艺遇到摩尔定律极限瓶颈,台积电还因为裁员经历了一场有史以来的人事大动荡,经营环境复杂。最为关键的是,自从2003年在上海松江投资一条8英寸生产线以来,台积电就再也没有在大陆本土追加一分投资。这与台联电通过和舰积极布局大陆、英特尔(博客)在大陆建设12英寸生产线的热情形成鲜明对照。

  这个问题上,台积电有难言之隐。作为台湾高新技术企业的标杆和代表,台积电的芯片制造技术一直被保护,这使得台积电对大陆的投资受到严格限制,台积电无法向大陆顺利转移芯片生产线。

  既然从战略上看大陆在未来的竞争版图中不可缺失,现实中又无法顺利投资,那么,“曲线进入”就不失为一种次佳选择。而收购大陆本土最大半导体代工厂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同时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

  所以,台积电通过打赢专利官司进而入主中芯国际,没有证据不能说是一场阴谋,但背后的商业逻辑是缜密的。

  目前来看,台积电表现得相当节制和收敛。其在和解协议中表示,10%的持股是“有限制的”,既不会进入董事会,也不会干涉中芯国际的日常运营。但是长远来看,因为在代工领域直接竞争,如果中芯国际运营良好,台积电便会面对“左右手互搏”的难题。因此对中芯国际乃至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台积电的入主都成为了一种不可琢磨的变数。

  首先是中芯国际的发展问题。和解协议达成以前,中芯国际董事会内部有一种意见,认为未来中芯国际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始终保持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位置,着力发展本土客户进行突围,另一条是与其他公司形成策略联盟,“两条路都能走得通”。

  在张汝京离开后,外界一度认为走后一条路的可能性加大。因为上海市正在重新反思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路径,并已经促使另外两家半导体芯片厂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进行合并。市政府也曾考虑过将中芯国际同时纳入版图,有消息指称张汝京是合并的最大阻力。

  不过,由于三家公司的股东背景差异巨大,股权结构复杂,这种合并本身的操作难度巨大,并不容易进行。因此,或许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台积电入主中芯之后,未来对中芯国际主导权的争夺,有可能展开。

  与此息息相关的另一个话题是,张汝京的离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中国半导体产业何去何从?

  其实当下无论是谁主导中国未来的半导体产业,都将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来自产业本身。首先是产业的日渐成熟,这意味着产业的增长将逐步趋稳,对落后者而言,成功几率在降低。其次,在整个芯片产业链环节上,芯片制造是投资最大、收益却最低的一个环节,大者恒大。这种情况下,整个产业都在积极调整,无论是最有实力的设备供应商还是规模最大的台积电,都在寻找半导体产业之外新的出路。

  因此,无论是中芯国际本身,还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完整的发展战略。现在或许是一个调整的好时机。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9,046.88000 毫秒
本站站长:PCM(长期从事PB研究与开发,10年以上PB开发经验)    业务邮件:2322888@qq.com
网络联系:QQ:2322888    MSN:ourmis@gmail.com    Email:ourmis@gmail.com
QQ讨论群:94326106(500人超级群,最火爆的PB技术讨论群)
备案信息: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