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大盗倒卖虚拟财产牟利2万元获刑3年
为广东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被告将窃取的15个网游账号内的价值98250元的虚拟财产出售,因数额巨大被判盗窃罪。
以案析法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各类矛盾交织出现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这些矛盾无法以正常手段协调解决,势必要诉诸法律途径来解决,形成一个个案件。从今天起,本报每周推出全新栏目——《以案析法》。
通过《以案析法》,我们不仅把关注点放在“案”上,还会去关注“案”后面的“人”和“法”,“情”与“法”……
随着网游的兴起,偷盗Q币或者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等行为也越来越多。关于这一行为的定性,一度成为执法工作者需要面对的“疑难杂症”。近日,广州天河区检察院的检察官抽丝剥茧,详细分析了广东省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件的审理过程,并给出了“偷盗网络虚拟财产数额巨大应以盗窃罪论”的“诊断”,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司法标本。
案情回放:
诱骗游戏玩家
盗取账号
从2005年开始,网易公司开始不断收到大话西游玩家投诉,称游戏账号及宝石、召唤兽等虚拟财产被盗。经公安机关侦查,被盗的宝石、召唤兽等均由同一个IP地址出售。
2007年,一名叫于海斌的年轻人被抓获归案。经侦查,2005年初,于海斌在山西省临汾市以在互联网论坛上以签订电子合同购买大话西游2游戏人物账号为名,诱骗游戏玩家向其提供真实身份资料及电子邮箱等,并以猜测邮箱密码等方式,进入玩家邮箱获取其大话西游账号资料,其后再冒充该玩家将伪造或变造的身份资料发送至网易公司修改账号安全码。于海斌在取得游戏账号安全码后,便在互联网上公开售卖游戏账号及虚拟物品牟利。自2005年至2007年2月间,于海斌利用上述手法,共窃取大话西游游戏账号33个,并将其中15个账号内的召唤兽、宝石等虚拟财产出售,获利20000余元,而上述物品共价值人民币98250元。
2008年,天河区检察院以盗窃罪向天河区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决于海斌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于海斌上诉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宗全省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件,成为了全国首例以盗窃罪起诉和得到判决的虚拟财产案件。在法律适用、数额认定方面均开创全国先河。
断案难点1:
定罪 盗窃还是诈骗?
看似简单的案情中,隐藏着多个难点。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于海斌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这是广东省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件,在天河区检察院检察官之中,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以盗窃罪起诉,一种认为应定性为诈骗。
经过多次讨论,天河区检察院公诉科决定以盗窃罪起诉于海斌。经办检察官之一王琰向记者分析了“盗窃”背后的种种法律含义。
所谓财产,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一切事物。本案中大话西游的账户及账户内的虚拟财物,系游戏玩家耗费大量的上网费用及购买游戏点卡,投入经济成本,在游戏过程中取得的。上述虚拟物品,可以在游戏玩家范围内进行出售,实现虚拟财产与现金的交易。由此可见,虚拟财产是具有经济价值的。
在案情讨论中,之所以会有“诈骗”的意见,是因为于海斌通过获取被害玩家的身份资料向网易公司骗取玩家账户资料。不过,于海斌对玩家虚拟财产的取得,虽然是以获取游戏账户通行权而实现的,但是其是在游戏玩家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占有了玩家的虚拟财物。
王琰解释,诈骗与盗窃的最大区别在于,诈骗的被害人存在被骗后“主动交付”财物的行为,而盗窃的被害人的财物则是“被”秘密窃取的。
断案难点2:
定量 虚拟财产金额怎么算?
虚拟财产虽然可以进行现金交易,但该交易往往是通过一种私下协商交易的方式来进行。因为没有市场价,所以目前物价鉴定机构无法对涉案的虚拟物品进行价格鉴定。
最终,天河区检察院以游戏点数兑换成人民币的方法,换算出涉案数额应为98250元。公诉科副科长潘东介绍,在市场价格缺位的情况下,应以财产成本价来予以认定。销赃的价格,不应作为涉案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