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争做智能通道 从展会看三大运营商策略
运营商争做“智能通道” 从展会看三大运营商策略
■通信产业报记者 张九陆 吴磊
2009年通信展是对三大运营商后3G时代策略与思考的集中展示,由于大量设备商、终端企业和服务商的参展,各自产业链的茁壮程度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两者综合起来,人们似乎可以窥见电信业的未来。
2009年是“3G元年”,也是“全业务竞争元年”,三大运营商第一次有了相对均衡的实力。当本届通信展举办之时,展馆外面的通信市场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在展馆内,运营商们一开始也未尝没有在这里“显示和谐”的念头,表现在第一天的演出和互动节目“分贝”相对较低,但是很快竞争情绪就渐渐失控,“对台戏”的火药味在随后几天中越来越浓。
也正是由于这种“对台戏”的恩赐,让我们发现运营商们尽管拥有不同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着相似的发展挑战,那就是3G应用优势不足,融合业务待觅客户和产业链领导权的争夺,在这三个方向上寻找突破口,构成了本届展会运营商展台的主旋律。
从本届通信展上,我们可以发现,运营商们对“全业务”布局方向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焦点由网络转向了客户。
3G:不得已而为的低调
一位中国联通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就在到达通信展参观展台之前,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特意问起了增值业务开发商的合作推进情况,看来,3G缺乏“杀手级”新应用这一难题,已经令运营商高管们如鲠在喉。
网络技术再先进,宣传做得再好,没有杀手级的应用技术支撑,无论是3G还是后向技术的4G、5G都不会有多大市场。在3G上网本和终端产品方面,许多企业耗时费力研发出的产品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滞销就是前车之鉴。
全球3G的应用匮乏是产业整体陷入亏损泥潭的最主要原因。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针对用户需求,开发适用的应用技术,是当前3G发展的关键,设备商致力于技术的升级换代,而运营商们则更希望携手终端厂商和应用开发商,尽快找到给3G带来突破的应用。
实际上,《通信产业报》(网)记者在本次展会上看到,各个运营商在本届展会都没有对3G网络技术和建设做出高调的宣传,相反,都把应用创新放在了展出的最显眼位置,以中国移动为例,本次展出的内容低调而平实,整个展台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明确与网络技术有关的内容只有TD-LTE。但是却花费大量展台展出OPhone、MOBILEWIDGET等应用合作开发平台,手机钱包、12580等业务应用也十分抢眼。与此同时,此前就被寄予厚望的软件商店却基本缺席了本次展会,这无疑是此次展会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表明运营商虽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目前仍旧没有取得突破。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手机厂家、PC巨头、IT巨头、运营商齐齐瞄准了3G应用技术的开发。中国三大运营商更是齐头并进,在中国移动MM商店之外,中国联通的“沃”商城也将近期上线,中国电信也正在与黑莓谈判,黑莓展区还同时出现在了本届通信展上,表明大家已经意识到,3G的竞争决战地点,不是网络而是应用,谁能在这方面最早突破,谁就将成为3G的赢家。
融合: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前两届展会上,运营商展台总会有大面积的IPTV展板,而在本次展会上,这些类似的业务似乎已经消失不见。
IPTV的命运仅仅是一个缩影,运营商们对于融合业务的热情,完成了一次由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蜕变。
本次展会上运营商展示的融合概念,更多地与具体应用环境相关,从移动的手机购电到电信的渔业监控,再到联通的环境监控,没有了震耳欲聋的演出,没有了五光十色的色彩,完全都是功能性的展出。
由此次中国电信展出的主题“聚焦客户、融合创新”可以看出,他们的融合机会更多地聚焦在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重点研究如何将移动与固定,转型业务与传统项目完美结合。与上届相比,中国电信展台依旧突出了“天翼”、商务领航和我的E家,但放弃了“信息田园”业务的展示。有大量的行业应用业务出现在中国电信展台,以“司法E通”为例,中国电信在整合了3G无线网络和GPSOne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又结合了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司法行业量身定做了一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另外,中国电信还利用从卫通公司得到的卫星资源,再结合CDMA网络提出“渔业监控”综合通信服务。这些应用的发展模式,也许将成为中国电信未来融合创新的典型模式。
在中国联通展台的一片橘红色中,也有一片“绿”让人眼前一亮。那是沃?商务展区的环保远程监控。据记者了解,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中国联通已经与政府有关部门达成了合作。对于中国联通来说,WCDMA3G正式商用在即,由于产品成熟度较高,相信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这种优势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应用方向作为载体。与新兴的绿色行业应用相结合,有助于联通吸引眼球,与国家信息化战略融合,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由不同网络技术间的融合,转向整合技术与客户需求的融合,这是运营商融合思路的一大转变。
合作共赢:谁是“未来的主人翁”
三大运营商对于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重视,贯穿在全部展台上。我们发现,在形形色色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中,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通常都是一个应用平台,其核心主要有三部分:第一是终端管理,用于实时监控网络和终端的运营状态,精确地表述故障原因;二是对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托管服务,降低自建成本;三是提供一个面向应用的开放的环境,开发人员只需要调API就可以进行开发,降低了开发的难度,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实际上,我们也可从通信展期间举办的“3G应用与开发商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所副所长余蓉蓉所作的演讲“3G新业务之M2M的应用”中略见端倪。于蓉蓉表示,运营商不希望自己仅作为一个通道,但面向行业应用,行业用户是有很大的决定权的。这样两难的境地,运营商怎样发挥自己在网络侧的优势并与行业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于蓉蓉在会上提出了智能通道的模式。所谓的智能通道是指运营商在终端M2M以及应用平台上提供可靠的协议或者是模组和二次开发的环境,通过对移动网络专业性的理解和规模化运营的经验,来跟产业链各方合作,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而智能通道模式的核心就是平台。运营商充分利用了自身在通信网络方面的优势,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增加客户的黏性,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其实,在中国的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是产业链掌控能力最强的一个,在展会上重点展出的OPhone平台、WIDGET体系,表明中国移动想继续加强这一优势,而从最近中国电信和联通的一系列的动作里,我们已经能够觉察出其在运营思路上对产业链的关注:无论是中电信力推C网终端采购社会化,还是联通的政企客户发展战略,都在对产业链的掌控中努力达到多赢局面。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由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转变为产业同盟之间的“协同作战”,而成败的关键将取决于运营商能否当好指挥的将军。
■现场观点
过去运营商偏重技术导向,现在必须有个共识,提供各种业务时不是让消费者适应我们负责的操作、终端设备,而要以消费者喜欢、习惯的消费方式为基础,在他们现有习惯的基础上做尽可能小的改变。
――中国联通董事长 常小兵
中国移动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TD网络建设到与2G相当的水平。中国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TD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
――中国移动总裁助理 李慧镝
融合是未来发展的特征,特别是信息的共享,数字化的信息通信,将来肯定是ICT发展的总体趋势。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赵慧玲
M2M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这个市场有待于合作各方一起开展,M2M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与人的通信市场相比,机器的通信市场是未来通信市场的蓝海。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所长 于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