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云计算”的入口之战
“大部分今天开发的终端用户应用程序都至少有部分功能需要在浏览器上运行,这和10~15年前的模式完全不同。”Opera工程副总裁Christen Krogh说,“在从前,浏览器像把内容打印出来一样,显示的是静态的网页。”虽然Opera在桌面市场一直难以打开局面,备受IE和Firefox的压制,但一直坚持独立发展,很多功能堪称“开风气之先”,例如快速拨号和Opera Link。现在Opera不仅支持Google Android平台,还增加了对Gears的支持,这将大大丰富Opera 的网络应用,将应用平台和设备更好的连接起来。通过Opera提供的SDK,还为WEB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基于Opera的WEB应用程序制作能力,开发者可以为新的Opera浏览器开发各种窗口小工具。这一系列的开发布局让Opera在未来的“云计算”浪潮中抢占了先机。
而一直强调纯“云”的Google则认为现有的浏览器创新还不够,用户还可以在浏览器上做更多的事情。Google产品副总裁Marissa Mayer表示,与互联网刚兴起时相比,浏览器上的运用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浏览器更强大的潜力与目前的应用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浏览器方面,Google投资了开源项目Google Gears(Google离线应用开发工具)。Google希望Gears可以帮助在线服务实现线下同样能够使用的功能,藉此拓展浏览器的潜力,增加更丰富的网络应用。
眼看“群雄并起”,微软在仓促发布了IE7之后,IE8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中。IE 8除了改善对XML和CSS等标准的支持,还研发了两项技术创新:“Activities”和“Webslices”,能够提高浏览器用户的网络浏览体验。微软在浏览器方面的不作为,给以IE为内核的多窗口增强型浏览器带来了无限生机。一时间,众多浏览器蜂拥而起,不下数十种,傲游(Maxthon)、世界之窗(TheWorld)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傲游等多窗口浏览器在国内的成功,除了IE等浏览器对中国用户需求的长期漠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火狐、Opera等是做一个标准的浏览器,考虑的是如何实现浏览器的成功、解决浏览器兼容等各种问题;而傲游等用的是IE内核,是站在微软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解决的是浏览器的应用问题,如拦截广告、多标签、弹出窗口过滤等,从用户角度出发,让技术为用户服务。
火狐3.0测试版也包含了很多新特性:Mozilla将新的图文纹理渲染模型整合在其互联网浏览器的整体布局引擎(Gecko 1.9)当中,以增强CSS和SVG的渲染效果;增加了一些安全特性,包括对恶意软件的屏蔽功能及对火狐扩展的版本检查功能;对于符合开源代码标准的网络应用程序,还支持离线浏览功能。
就连苹果公司也不甘示弱。Safari浏览器原本只能在苹果电脑上运行,而如今他们将其移植到Windows系统中。通过采用了一项与之前微软捆绑IE极其相似的战略,Safari浏览器被自动安装到Windows系统当中。有数据表明,自三月份以来苹果浏览器在Windows用户中的市场占有率增长了3倍。
一场新的浏览器大战正在悄悄酝酿着,并且催生了最新一轮的创新。浏览器作为访问Internet的最重要入口,网民要在其上进行和完成绝大部分应用和服务。控制了浏览器,不仅仅是控制了网民的上网入口和操作习惯,还包括网站流量、网页标准等等。因此,在Web2.0时代,无论是各家的新产品还是各种的新技术,都要与用户的需求紧密联系的,为用户而变,视需求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