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述评
李敬辉(1994)认为宏观财务管理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是以国家财政部门为主体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对象是财务活动,即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以及所体现的财务关系。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就具有这种宏观调控的性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部门管理企业财务活动应以间接为主,一般不直接作用于企业,而是通过制度来约束企业,通过制定覆盖全社会所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约和调节企业财务行为,使企业面向市场,公平竞争。
陈毓圭(1992)则认为,宏观财务是以国家为主体、国有经营资金运动为内容的,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实现一般的政权职能以外,还担负所有者组织社会再生产的职能,因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除了服务于政权需要外,还担负组织公有资金和安排社会再生产的任务。这种看法的特点是认为这种宏观财务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财务问题是郭复初于1986年首先提出来的,随后在1991年、1993年分别通过论文、专著加以论述。他认为,国家财务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国有资产生产经营单位所进行的本金投入与取得收益的经济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和通过产权市场优化资产结构就形成了财务活动;它也是国家双重身份和两权分离的产物。他还认为国有经济的财务活动具有三个层次,即国家财务、部门财务和企业财务。他强调指出,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统管国有经济财务,国家财务活动并未独立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务活动必然从原有的财政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活动。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把国家同国有企业一样都看成是运用和经营国有资金的主体,这种双主体理论是难以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既然具有双重职能,国家财政也就具有双重性,那么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对国有资本金的管理,应属于国家财政的范畴,不属于财务的范畴。
六、资本、基金分流问题
郭复初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这一问题。他认为,国民经济中的资金可分为资本和基金。资本是各类经济组织与个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资金,包括国家财务资金、企业财务资金和“家庭财务资金”。基金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与非企业化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而筹集和运用的专项资金,包括财政资金、银行资金、社会保险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社会事业资金。资本的物质内容是各种生产要素,资本运动是循环周转式的,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是产权关系和收益分配关系;基金的物质内容是各种社会消费品,基金运动是收支式的,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不是产权关系,而是对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关系。他指出,资本投入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属于财务范畴,而基金收支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不属于财务,应属于财政、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范畴。通常所说的“行政事业财务”应称为“行政事业财政”。
把资金从其来源角度划分为资本和基金是有道理的,这样可区别这两类资金管理的思路(目标、原则、方法等)。但是,基金管理的主体仍然是社会基层单位,而不是国家;把行政事业财务划入财政范畴,则财务和财政这两门学科的划分原则是什么需作通盘考虑。
七、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问题
干胜道(1995)首先提出所有者财务问题,同时相应提出经营者财务的概念,随后出版了相应的专著。1997年,汤谷良等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有关作者指出,法人财产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职能于一身的财务管理体制,发展成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营人员分工协作的财务管理体制,所有者财务由出资人进行,以确保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为目标,着重于决定经营方针与投资筹划,它是一种监控机制,不是决策机制。经营者财务由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以公司经营效益最大为目标,着重于财务决策和财务协调,经营者有独立进行财务活动的自主权。财务经理财务(财务经营人员财务)由财务经理、财务主管人员进行,以现金性收益最大为目标,着重于日常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较多精力用于流动资金管理,对长期筹资、投资过问较少,是操作性财务管理。
西方教材往往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上述企业财务分层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对过去狭义的财务经理财务的一个突破,既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又建立于现代企业产权理论,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我国财务学者的一个创造,对完善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八、商品经营、货币经营和资本经营问题
我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资本经营问题。随后我国一些财务学者根据有关企业的经验指出,现代企业经营财务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商品经营财务、货币经营财务和资本经营财务。商品经营是商品、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经营是企业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进行证券、外汇等的经营活动。资本经营是资本所有者或其代理机构,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通过资产的流动、重组和优化配置,对企业资产(资本)进行的综合经营,以促进资本的快速集聚和集中。资本经营主要有兼并收购、无偿划拨、参股联合、转让出售、债权转股权、委托经营、租赁、分立等形式。经营者理财的重点是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货币经营主要由财务经理完成。商品经营始终是企业经营运作的基本内容,也是企业货币经营、资本经营的基础。货币经营是商品经营的补充,也是权衡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尺度。企业不应放松本身的商品经营而主攻货币经营。资本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所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是现代企业的有效运作方式,但它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实施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风险要严加防范。
我国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提出资本经营问题适应了产权制度变革和资源配置方式调整的需要,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途径,也拓宽了财务理论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九、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财务学者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理论体系)问题。一般认为,财务管理理论包括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就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而言,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1)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2)本金理论、对象理论、职能理论、假设理论;(3)本质理论、假设理论、目标理论、要素理论、程序和方法理论;(4)本质理论、主体理论、目标理论、价值理论、效率理论、责任理论、机制理论、评价理论。至于财务理论的研究起点,则有以下几种观点:(1)本质起点论(含资本起点论、本金起点论);(2)假设起点论;(3)目标起点论;(4)环境起点论;(5)产权结构起点论。
目前有关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论著不少,但认识上差别还很大,而且尚未形成较好的体系。笔者认为,当前需研究如何循着一定的标准探讨上述两个问题:(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究竟包括哪几项。列入基本理论的必须是在学科中起核心作用的理论,不应是应用性、方法性的理论;必须是财务的范畴,不能是外在的范畴;必须是有严密逻辑关系的,不能是随意排列的。(2)财务理论研究起点究竟以哪种观点为宜。作为财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必须具有内生性,应该是财务活动的内在要素,不能是财务活动本体以外的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