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财务管理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7:22:20
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等,以上各模块继续进一步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然而,也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是彼此独立的“孤岛”。所谓顺序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在分工论的体制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标准化的产品或零件,相对稳定的生产;(2)工作的分割细化可以简化工作内容,使其易于操作,便于组织。在分工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与生产要求、会计环境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分工论的推行一直表现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分工论事实上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如工作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也有减低效率的一面(分工引起的合作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带来的结果,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相互等候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单一化会计信息的内容(工作量的限制使财务会计一般只提供以原始成本表示的货币性信息)。

  2、会计目标的变化要求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基于经管责任的会计目标,主要是为了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按原始成本计价的资产状况和使用效率,亦即报告应计制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目标要求相对比较单一,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然而在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下,潜在投资者的引入和证券交易市场的广泛存在,使所有者通过改变投资方向而不是更换经营者的方式参与投资,证券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加上企业融资方式的扩展等原因,使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规模急剧上升。大规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策略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只是较多地考虑了可靠性,而相关性明显不足。为了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满足投资者的多元性信息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3、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策略与方法  借鉴企业业务流程的策略与方法,下表中列示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因素的比较,以说明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具体的策略方法。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哲理,是克服分工论在新的环境下的不足而产生的,其与分工论有相互补充的功效,而不是取而代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并不是要否认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作为新业务流程中一个子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子流程,即落实经管责任方面的子流程。原始成本会计仍然是新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弃的过程中又有重大的突破性发展。
  三、网络时代会计业务流程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设计重组后的网络时代新流程提供了思路。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机器语言,不能完成一连串的复杂的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同时也使该项技术无法迅速普及与发展,这个过程相当于复式记账产生之前的会计阶段,会计没有固定的程序,随意性很强。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产生之后,计算机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顺序执行一条条指令,最后完成一次工作目的。这个过程相当于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完成报告一个会计期间落实经管责任情况的工作任务。而目前的计算机已发展到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可以并行完成一系列任务,网络时代的会计借鉴计算机,也应可以创造象当今计算机一样的辉煌。

  1、将原始数据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加总的方法也许并无共识可言(有时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决策时可能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而且任何加总一般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为什么不能将源数据而是将累计后的数据进行呈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比较成本。在目前的手工会计处理(即使使用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情况下,将源数据进行加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数据项目的处理也许还可以采用某种相对统一的方式(如加总),但如果由公司来执行这种处理,而不是由分析师或投资者来多次重复这种处理,也许更具有成本效率。然而,当以累计数据呈报时,用户在试图找回这些损失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成本。更进一步讲,除成本问题外,由于累计数据的缘故,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非披露性影响[2]。在网络环境中,上述情况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随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迅速提高和计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将源数据进行加总的成本远远小于找回由于累计数据而丢失信息的成本。

  当然,我们所称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现有会计流程中的统一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这方面的工作也将成为以后广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另外除模型设计、程序设计以外的其他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

  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2、关于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在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提供经过简单地加工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这种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网上的一个数据库中,我们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库,取名为电子数据收集。分布和提取系统(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简称 EDGAR)。经过9年的试运行,于1992年正式进入运行阶段。EDGAR是与Inter-net相连接的一个系统,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收集、分析和提取EDGAR中的信息。在有了全国性的网上会计信息数据库后,可与之相连设立一个加工模型库,在模型库中主要设立重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对于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模型满足自身的需要,如在企业内部设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因为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决策驱动原理图(略,参看《会计研究》2000年第6期第46页)

  3、数据规模扩大,相关性提高,数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609.375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