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辨证的看待第四方物流的思考
1.统一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成。第四方物流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提供全面供应链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比如,如何将移动终端采集到的定位数据传回到一个控制中心,再通过控制中心去调度移动终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基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物流跟踪定位子系统是技术关键,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难题,也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信息技术的不成熟,投资费用偏高,是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
2.供应链管理技术尚未发育成熟。目前中国供应链管理技术尚未发育成熟,供应链、物流管理专长人员稀缺,企业组织变革管理的能力较差,同时整个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客户的规模较小,还承担不起第四方物流的服务。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必须在第三方物流高度发达和企业供应链业务外包极为流行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
3.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第四方物流企业不仅要有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还要求有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因为对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物流外包,要求物流人员不仅具备物流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要具备IT、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集成等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然而,我国的物流人才奇缺。目前中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数量有限,缺口很大。
四、应该采取的正确思路
(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只能说,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一个发展方向,但不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还存在着其它的发展方向,无论如何,共同趋势就是集成化供应链。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我国解决企业物流的关键。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我国第三方物流应该积极与跨国物流公司合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弥补物流管理技术上的差距。必须正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增加物流运作的透明度和市场信誉度,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整合资源能力,使第三方物流成为整合物流资源的主体,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情况下提高物流业的效益,又可以为协作企业创造“第三方利润源”。
(二)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没有一个高效的,合理和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
(三)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
我国目前通晓物流的人才匮乏,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物流系统中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掌握物流知识的物流人才,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以促进和保障物流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升物流产业整体水平。
(四)革新物流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
新的经济环境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行。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再次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下转第61页)(上接第12页)代化进程。
(五)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
我国各级、各地政府应该从政策上积极引导,因地制宜规划物流业宏观发展格局。必须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物流产业政策方面,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促进物流产业真正提升。
五、结语
理论源于实践,也可以超前于实践,规范研究也同样可以是基于极具理想化的假设。可以超前探讨理论,但在实践中更应该尽量规范概念,更应该清楚市场需要的是提供什么样的物流服务模式和操作模式,需要了解能为客户带来多大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而不是去关心如何炒作概念。物流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无论如何,新概念不会解决物流的这些问题,物流产品的创新源于市场的需求,脱离了市场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只有实实在在的运作和具有扎实深厚的功底才能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当然,仅仅利用第三方物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以及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日益强化,科学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内涵也是物流业内所必须面临的任务。第四方物流所倡导的物流运作新思路、新理念,比如为企业设计融合物流技术与通讯技术的整体物流程序,无缝连接下游经销商、上游供应商以提高企业物流全环节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整体费用的经营方针等,应该积极的加以消化、吸收。
参考文献
[1] 陈建清,刘文煌,李秀.第四方物流中决策支持及物流方案的优化[J].计算机工程,2005,(5).
[2] 张赫,李秀, 刘文煌.第四方物流中3PL供应商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5,(6).
[3] 中国是否需要第四方物流?http://www.3rd56.com/www
root,2006.
[4] 孙德岳.适当发展第四方物流,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J].中国国际物流,2005,(11).
[5] Inmon W H. et al. Corporate Information Factory[M]. Seco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Inc, 2002.
课题项目:本文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资助(编号:XK0704)。
作者简介:范君晖(1977-),女,安徽宣城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系统工程、信息管理;吴忠(1968-),男,安徽芜湖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