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论资产计量”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论资产计量”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论财务会计的传统桎梏及其解脱
- ·下一篇文章:论会计计量属性的评价与选择
论资产计量
笔者认为,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资产计量方面,可以将资产按企业持有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类: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与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针对不同的资产项目,采取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于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因为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与其现行价值直接相关,因而可以考虑(在现行财务会计框架之内)采用价值计量;对于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则采用成本(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计量。这样一方面,对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价值计量可以提高资产的账面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对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表现为在用价值,则可以根据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利润信息来预测它们共同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这不仅可以间接反映出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而难以在报表中确认的有关资产(如自创商誉可以通过企业创造的超额收益予以估计),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决策有用目标。下面以企业主要投资者-债权人银行与股票投资者为例加以说明。
银行贷款给企业,作为固定收益的投资者,他最关心的是利息能否按期取得,本金能否按期收回。因此,它首先关注的是持续经营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其次是清算条件下贷款抵押资产的现行(清算)价值信息。现在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从当前现金流量表中获得,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通过当前的收益信息以及现金流量信息分析进行预测。在企业财务发生困难、难以按期清偿银行债务本息时,银行就会额外关注抵押资产的现行价值(清算价值)信息,这种信息在上述模式下资产负债表难以全部提供,但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方便获得。
与银行债权人不同,股票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清算价值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企业价值。根据前面的分析,企业价值并非是单个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因此资产即使全部采用价值计量对于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帮助也不大,更何况有些资产如自创商誉在现行会计框架内无法得到反映。但是如果对资产按类别分别采用价值与成本计价,结合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投资者却可以预测企业的价值。根据“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之和”的观点,企业价值预测的关键是现金流量的预测,上述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较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对于单个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企业可以按价值对其计价,投资者可以据此直接预测其未来现金流量;对于共同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包括资产负债表中未反映的资产),投资者则可以根据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收益与现金流量信息来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信息。FASB就曾在1979年的《关于报告盈利的讨论备忘录》中提出一种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两步法”:(1)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必须先预计未来收益;(2)为预计未来盈利,需要历史盈利信息。可见,根据历史盈利信息可以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而上述模式则增强了预测的相关性及有效性。
除了现金流量估价模型以外,现行的许多其它财务估价模型如损益表模型、奥尔森模型等,均直接通过资产账面价值与盈余信息来对企业进行估价。上述成本价值混合计量模式能够根据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特点,最大限度提高资产账面价值与盈余信息含量,从而有效增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另外,在上述模式下,还可以从投入产出角度反映财务会计的另一个目标:评价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如果资产单纯采用价值计量,则难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根本无法计算利润,也就无从实现财务会计反映“受托责任”的会计目标。反之,成本与价值混合计量则可较好地兼顾二者,既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又能满足投资者评估管理层对受托经营资源的履行情况。这样在现行财务框架体系内,上述模式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决策的有用性,又可以达到反映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目标。
五、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
根据上面所设想的模式,对资产可以区别其持有目的分别采用价值或成本计量。那么,在现行财务会计框架下,资产应如何选择其计量属性呢?由于计量的可靠性以及产生现金流量的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在实务中,可作为资产价值计量的属性有现值、现行市价以及可实现净值。
1.现值。笔者认为,实务中以现值对资产进行计价,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通过资产未来的销售或交换而获得的货币金额应是可知的或可确切地估计; (2)预期现金收入的时间应是固定或相当确定;(3)资产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实务中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资产必须根据特定的合同进行。因此,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如果就是为了按照有关合同规定的具体价格和支付条件交付给顾客,这些资产就可按其现值予以计量,例如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2.现行市价。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出售一项所持有的资产可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实务中资产应用这一计价基础必须符合四个必要条件:第一,市场被管制,资产价格明确;第二,资产持有的目的是销售,且销售费用不大;第三,按售价收到现金的时间间隔很短;第四,资产售出无障碍。例如准备随时变现的、公开交易的有价证券,可以采用现行市价进行计价。
3.可实现净值。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用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为了销售;(2)资产能容易地以已知的价格售出(收入实现不存在障碍);(3)追加的成本或费用可以合理估计;(4)收现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
从上述三个资产计量属性来看,在实务中使用价值计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可以单独计量资产出售产生的现金流量;(2)资产的收入实现非常容易或有合同保障;(3)资产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额是可知的或可确切地估计。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 资产价值计量的金额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如果收到现金间隔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现值计价;如果时间间隔较短,则可采用现行市价或可实现净值予以计价。从目前的会计实务来看,由于可靠性、实现原则及谨慎性原则的约束,上述价值计量方法应用得很不完全,主要应用于资产发生减值或无从寻找历史成本证据的时候。
当资产的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时,成本则是其计价基础的现实选择。资产计价可供选择的成本计量基础有: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现行成本更具相关性。在世界经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现行成本曾被世界普遍看好。但由于现行成本一方面难以验证,不符合可靠性标准;另一方面某些资产现行成本的取得较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从而限制了这种计量属性在实务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平稳的时候。例如, FASB在1979年曾发布过FAS33,要求企业补充提供按现行成本调整的信息,但在通货膨胀平息后,这一准则又被1986年颁布的FAS89所代替, 从而使物价变动信息的提供由强制改为自愿。因此,从会计实践来看,由于可靠性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的约束,现行成本更多地应用于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
六、结语
根据上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