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前提真实:会计实证研究的起点
三、假定前提真实性的意义及现实考察
1.假定前提真实性的意义
实证会计研究要能客观准确地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就要求其研究结论必须正确并且可以进行独立检验。实证会计研究本质上就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逻辑推理过程,所依据的客观事实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条件。按照逻辑学规律,要保证实证会计研究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同时满足两项基本要求:第一,推理有效;第二,前提真实。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得到满足,通过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是真实的。前提真实,而推理错误,所得出的结论就毫无意义;推理有效,但如果前提不真实,所得出的结论就必然是错误的。
正如前文所述,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前提命题本身又是由“前提、推理和结论”所构成的一个复合逻辑命题,这一前提命题的真实性同样依赖于在这一复合前提命题内部的“推理有效”及“假定前提真实”两项基本要求。由此可见,依据假定前提所得出的前提命题的真实性,首先取决于这一假定前提的真实性,假定前提不真实,由此所得出的实证研究的前提命题就不真实,建立在不真实的前提命题之上的实证研究,其有效性及结论的正确性就值得怀疑。
按照Simon(1997)的观点,前提有两种类型:一是事实前提,二是价值前提。当前提命题是一个事实命命题时,该前提命题就属于事实前提;而当该前提命题是一个价值命题时,则该前提命题就属于价值前提。事实命题原则上可以经过检验来确定真伪,也就是确定它们的论述是不是确实会发生(Simon,1997),而价值命题表述的则仅仅是一种价值判断,即只是对“应该是什么”或“应该不是什么”的判断,这种判断主要属于道德的范畴,而不是一种客观事实,不能经过检验来确定真伪,只有在人类主观价值上才有意义。实证会计研究的假定前提是事实前提,而非价值前提,因此,对于实证研究的假定前提真实性的判断,必须以该事实前提与可观察的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性为判断标准。
2.财务数据真实性的考察
财务数据的核心部分是会计信息,而且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和对外披露等要求是所有财务报告中规则最明确、监管最严格、反映最翔实的部分,因此可以认为会计信息是各种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中最有真实保证的部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考察足以完全反映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程度。那么我国现实的会计信息真实程度又如何呢?
令人遗憾的是,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依然不容乐观,并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要实质性地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还任重道远。当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个国际通弊(杨雄胜,2002),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尤为严重。我们仅从国家审计署在2001年12月25日公布的审计检查结果,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真实性假定前提的客观现状。2001年,国家审计署抽查了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2001年度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有14家会计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会计信息虚假71.43亿元。
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与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严峻现实,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许多以财务数据或指标作为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定前提的真实性。如果简单地以这种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的数据替代客观事实,则无论模型多么严密、推理多么有效,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会计信息真实性假说的严峻现实极大地降低了那些基于会计信息作为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有效性。
3.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考察
有效市场假设最早由Samuelson(1965)、Fama(1965,1969)等人提出,并由Fama(1970)进行了全面阐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两个层次的含义(Richard,1975):一是指资本市场运行有效率,二是指资本市场的定价有效率。前者指的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服务反映了与提供这些服务有关的真实成本;而后者指的是市场上任何时刻的价格都充分反映了与证券股价有关的可获得的信息。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指的是资本市场的定价有效率这一概念,而非市场运行有效率的概念。
根据反映在证券价格中的相关信息集合的不同,Fama(1970)把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对实证会计研究而言,最佳的情况应该是强式有效市场。但是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交易成本的存在,现实中强式有效市场几乎不存在,因此,通常对有效市场假设的无条件引证都是半强式假设(Watts&Zimmerman,1986)。如果低于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实证会计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就可能存在问题,因为这时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变动并没有充分反映所有已公开的和历史的会计信息,而实证会计研究却要用这种股票价格的变动来解释或评价所有已公开的和历史的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由此得出的结论必然值得怀疑。
那么,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已经达到了实证会计研究所必需的半强式有效的要求呢?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资本市场以来,研究人员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的实证检验就没有停止过。从所有这些研究来看,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判断,主要有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依然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俞乔(1994)、吴世农(1996)、沈艺峰(1996)、闫冀楠和张维(1997)、周爱民(1997)、张亦春和周颖刚(2001)、陈灯塔和洪永淼(2003)等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到他们所研究的期间为止,中国资本市场依然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而宋颂兴和金伟根(1995)、陈小悦和陈晓等(1997)、胡朝霞(1998)等则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
对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否真正达到了弱式有效,人们可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判断,但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绝对不可能是半强式有效的。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以证券市场价格作为经济后果的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由于该假定前提不真实,因而相关研究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并直接降低了相关实证研究的有效性。
四、结论
实证会计研究既注重客观事实,也讲求严格逻辑推理。在这个逻辑推理过程中,要确保研究得出真实的结论,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推理有效,二是前提真实,两者缺一不可。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面临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两个方面的问题。这种严峻的现实对我国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广大学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即要求他们在选择易观察和可计量的代理变量时,要充分考虑上述两个假定前提真实性的影响。如果不考虑上述假定前提真实性的影响,则建立这种假定前提缺乏真实保证基础之上的实证会计研究,其结论必然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世界著名的实证会计研究专家Philip Brown(2000)认为,一篇高质量的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应该具备以下十项特征:(1)选择一个重要并使别人感兴趣的问题;(2)研究结果能增加人们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3)研究假设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4)模型严密,既能做到简单又能包含丰富的内容;(5)谨慎选择样本和收集数据;(6)正确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理;(7)坚实的可验证性,即所有结果不会因采集数据的不同或虚拟变量的选择不同而发生重大改变;(8)能够对结论的合理性进行直观的检验;(9)对结论进行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