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与输出分离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理论影响分析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在已有的正方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假设和部分会计原则产生冲击。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具有特殊性和短暂性。例如有观点提出,虚拟公司的临时性和构成不确定性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对于虚拟公司的运行管理,往往更关注关联各方主体的利益分配和费用分摊,为虚拟公司本身划定主体进行核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另外,非虚拟公司的经济组织,其组织规模和构成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也会中止经营,只是较为平稳罢了。真正将虚拟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开展核算,大多是特殊要求下的个案处理,事实上很少能见到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告。
还有观点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联机实时报告,冲击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由于经济业务运行总要持续一定时间,会计信息系统对其的反映,总会产生时间差,会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实时报告误差较大,必须依靠会计分期报告来加以修正。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
此外,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从未改变哪个国家业已确定的会计要素,也未改变会计程序和会计循环。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仍建立在复式记账法基础上,会计科目仍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的基本经济数据元。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存储与输出分离方法对会计记录与报告“工艺”产生深层影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会计软件,具体功能各异,但大多以账务处理模块为核心。并且账务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逻辑模型是趋同的,基本上以记账凭证文件和科目余额文件为数据存储元文件,按照手工环境下的会计账簿惯例性格式或者使用者特殊要求,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会计信息[2].计账簿数据文件是非元性数据,往往以临时文件形式存储,存储的数据与记账凭证文件相比,不具全面性,一般不是数据备份的对象文件。会计账簿具有非常强的“虚拟化”特征。这种模式得到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的认同,现已形成共识。
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多种,其中科目汇总表处理流程似乎和上述计算机处理流程相同。仔细分辨,发现区别很大,执行上述计算机数据处理流程的会计软件,能够生成和手工环境下的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生成的总账相同的总账。严格讲,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数据处理逻辑模型与任何一种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都不同。
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在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关系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对于手工环境会计处理“工艺”,数据存储与信息输出是一体化的,二者无法分离,只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一种信息格式,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就要按照这种格式存储数据。一种会计信息输出格式必然决定一种会计信息存储格式,造成数据重复存储。会计信息格式越多,重复存储现象越严重。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按照数据库理论,数据存储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方式实现;数据输出根据应用要求,以外模式/模式映像和外模式/应用映像方式实现。二者有关联,但可以相互分离[3].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逻辑模型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关系设计的,实现了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的相互分离。会计数据按照唯一的结构存储,根据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会计信息以多种方式输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账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相互分离,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工艺”的深层影响,也是根本影响。
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分离对传统会计簿记理论影响的一些具体表现如下:
1.会计账户类别的减少。传统的会计理论,将明细分类账账簿格式分为三大类,即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如果会计主体有外贸行为,上述分类要在引入非本位币后进行扩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会计软件,如用友、安易等软件,一般在初始化模块中,将账户格式(或称为科目格式)分为四种,即三栏式、复币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复币式。与传统会计理论相比,少了多栏式。会计软件并没有抛弃多栏账,而是将其列入账簿输出格式类别。之所以这样作,是考虑到多栏账与三栏账不同,仅涉及到输出格式的变化,并未引起存储格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像方式加以实现。会计软件初始化,本质上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只需解决模式定义问题,无需解决外模式定义问题。至于账簿信息输出,是外模式或者用户应用问题,亦无需在初始化阶段定义。
2.跨月记账的出现。所谓跨月记账,指在不结账前提下,非序时的进行记账,如先记3月账,然后再补记2月或者1月账。在会计实务中,能够让本月末的账项调整工作和下月初的收付款业务并行处理,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这种方式在手工环境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手工环境记账必须通过序时手段记录,以保证信息以序时方式输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由于数据存储与输出是相互分离,可以先用非序时手段存储记账凭证,后用序时手段输出账簿信息。
3.辅助核算数据的平行登记。目前市场主流会计软件,一般均提供往来、部门、项目等辅助核算功能。辅助核算功能,在会计实务中极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支持会计管理工作。但手工环境处理以会计科目为元数字,会计科目是层次型数据,随经济业务与之共生的部门等辅助数据,与科目是平行关系,二者存在结构性差异,无法一体化登记并一体化输出,只能通过登记备查账进行规范化处理,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实际工作往往通过半平行半层次的混合方式处理,以缩减工作量,结果却使信息输出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管理功能的发挥。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会计数据与信息输出可以分离,可以通过宽口径的模式定义,将会计科目层次特征数据和往来、部门、项目等平行特征数据以捆帮方式,平行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然后根据管理需要,分别输出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等分类信息。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灵活性,可以打破原有的层次关系逆向输出,以“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层次或者“往来(部门、项目)——会计科目”方式输出,以满足个性化的管理需求,有力支持了会计管理活动。
4.记账凭证类型与记账凭证电子格式的分离。在手工环境下,分步进行记账工作,对记账凭证进行分类,将特定的记账凭证格式与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相对应,以减少记账凭证的积压和等待时间,流畅流程,提高效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记账工作可以采用实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