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会计理论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剖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0:32:38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 「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及信贷决策的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多种多样。究其原因,利益驱动是内在动因,而外在的一些因素也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利润调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中农信倒闭到株洲有色巨亏,从琼民源停牌到渤海集团受罚,从中创集团、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到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关闭,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且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使国家、集体和个人都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原因作一深刻剖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技术性失真和违法性失真。技术性失真主要是由会计人员工作失误或业务能力有限造成的,它可以通过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得以纠正,而月一技术性失真一般影响小、后果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蓄意的违法性失真,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的。

  (一)虚报财务状况

  当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股份制改造时,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的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当企业进行贷款或发行债券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通常有低估负债的欲望。典型的做法是:账外账或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

  (二)粉饰经营成果

  基于不同的目的,上市公司有不同的操纵利润的方法。一是利润最大化。这种现象在公司上市前一年和上市当年尤为明显。典型的做法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二是利润最小化。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摘牌时,往往希望利润最小。典型的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三是利润均衡化。企业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往往采用这种办法。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假象。四是利润清洗,即巨额冲销。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时,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常会采用这种办法。典型的做法是:将环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等目的,经营成果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纳税和推卸责任等目的,经营成果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利润清洗的形式出现。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是制造利润最大化的假象,即所谓虚盈实亏,隐瞒负债。

  (三)进行利润调节

  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近年来,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被广泛用于粉饰财务报表,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就在于资产重组。其“秘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确认暴利。二是进行不等价交换,即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垃圾换黄金”的利润转移,如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将盈利能力较强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国有企业。

  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其主要方法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提高上市公司的效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而且交易的结果往往是把非上市国有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3.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损益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4.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它们的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5.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然而有不少上市公司滥用利息资本化的规定,在项目投入使用后仍然予以资本化。通过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6.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由于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很发达,对股权投资的会计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除了借助资产重组,利用关联交易将不良股权投资以天价与关联公司置换股权获取暴利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作文章,即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7.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调节利润。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而许多上市公司这两个科目的余额非常巨大,往往与应收应付款、预收预付款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之所以出现这些异常情况,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注册会计师常将这两个科目戏称为“垃圾桶”(其他应收款往往用于隐藏潜亏)和“聚宝盆”(其他应付款往往用于隐瞒利润)。

  8.利用跨年度调节利润。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年度结束后能给股东一份“满意”的答卷,往往借助跨年度调节利润。其做法是,在12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冲回。较为“高明”的做法还有,借助与第三方签订“买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内在动因——利益驱动

  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它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各自的利益往往不完全一致。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或主体都有利己的动机,这种利己的动机在信息不对称时就很可能行为化,由此诱发了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和行为。于是,当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目标取向是最大限度地增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1,312.5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