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FP自动组卷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分析了无纸化考试中自动组卷的作用、方法,对用Word录入的试题库进行了转换,使之成为VFP环境下的试题库表结构,并对该表构造了自动组卷的算法,最后给出了一种从试题库表中随机抽题试题生成试卷库的VFP程序。
关键词:VFP,试题库,计算机组卷,试卷库
1 问题的提出
无纸化考试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青睐,从国家级考试的一级B计算机等级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到各省电会考试以及各行业、各学校的远程考试,这些无纸化考试既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又大大提高了考试的效益、效率,同时降低了考试阅卷的人为因素。然而在这类考试中试卷的满意率并不高,试题重复、知识点重复或知识点遗漏、试卷覆盖面太窄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下面结合本人参与省、校级计算机基础无纸化考试命题的体会,给出一种用Visual FoxPro实现的计算机自动组卷的方法和技术。
2 自动组卷方法
通过对现有无纸化考试系统分析,本人认为:要完成自动组卷,必须认真做好试题库的准备:即严格把握试题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基础工作做好后,接着将其转入到VFP数据表中,最后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若干试卷的生成。
2.1 题库的准备
试题库的准备就是将按考试大纲知识点所命的试题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录入计算机中。为便于计算机自动组卷,每一试题除保证准确无误外,还必须另设一特征码,特征码中包含试题所属章节号、顺序号、难易程度、题型、分值等。设定每一部分用2位表示,那么040506030201这一特征码则代表第4章第5节的第6个题、难易程度为3、题类型为2、分值为1分的一个试题。通过特征码可将非结构化题库转换成结构化题库。
命题时还要注意,题库中不能有完全相同的试题,当一道试题包含多个知识点时,应将该题归入考核关键知识点所在章节中。总之要确保试题惟一、试题内容与特征码所代表的含义要一致。试题录入修改可用Word完成,录入时注意一个试题未录完不要按回车键,每试题可按特征码、题干、答案或特征码、题干、答案、选择题选项的顺序录入。录入时可按特征码从小到大顺序录入,也可随机录入。
2.2 题库数据表的生成
经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录入的试题,其文档结构为非结构化的,为了能在VFP中进行处理先将试题库的Word文档格式转换成VFP中能接受的文本格式,再将文本格式的试题库变换成数据表形式,经过二次变换后的题库数据表具有由若干行和若干列组成的二维表结构,事实上,每行代表一试题,每列代表每试题的特征码、题干、答案或特征码、题干、答案、选择题选择项等。
2.3 自动组卷算法
通过初始化工作产生空试卷库表、获取试题库表的参数(如每章每节试题数、每章节不同类型试题数)。
组卷要求中输入:卷面总分、各章节分值分布、卷面所含不同题型数目、组卷套数M等。
选题策略:每章每种题型个数在组卷要求可行情况下,均匀地从各章中随机抽题。
组卷算法如下:
3 实现技术
3.1 Word文档与VFP表的相互转换
Word文档转换为VFP表:先将Word文档的试题库变成文本格式,再使用VFP中的“APPEND FROM 文本文件名 TYPE格式类型”命令将文本格式中的数据转入事先建好的空数据表。
VFP表格式的试卷转换成Word文档:组卷生成的的试卷库表,若需要编辑打印,可用VFP中的“COPY TO 文本文件名TYPE格式类型”命令转换成文本格式,再将其选定后复制到Word文档中。
3.2 随机组卷实例
已知,试题库中有80道试题,分成5种类型,每类型有16个题,现要从每类型题中随机抽取1道题生成10份试卷,即每份试卷由试题库中的5道题组成;设试题库表名为ST.DBF,将要生成的10份试卷的试卷库表名分别为SJ0.DBF、SJ1.DBF、……、SJ9.DBF,各表的结构相同,字段数均为6。
用VFP设计的程序如下:
set talk off
clear
select 2
use ST
dime temp(6)
for N=0 TO 9
FN=STR(N,1)
Copy stru to SJ&FN
Select 1
Use SJ&FN
For j=1 to 5
R=(j-1)*16+1+int(rand()*16)
Select 2
Go R
Scat to s
Select 1
Appe blan
Gath from S
Next
Next
Close ALL
Return
4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无纸化考试中试卷自动生成的方法和技术,其方法改善了组卷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确保了试卷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有利用于题库的及时更新和维护,且组卷生成的试卷库数据表可供各开发工具导入使用。但将Word格式的试题库转换到VFP数据表中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蒋加伏、王岳斌等,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2蒋加伏、王岳斌等,数据库上机指导与习题选解(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