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子Atmega103微控制器的家庭信息终端的设计
图4中,PB4、PBS、PB6分别控制无线数传模块的电源控制端(PWR_UP)、工作频率选择端(CS)以及工作模式选择端(TXEN)。其中,当TXEN=l时,nRF401工作于发送状态;当TXEN=0时,nRF401工作于接收状态。另外,单片机的串行口(TXD/RXD)与无线数传模块的数据输入/输出端(DIN/DOUT)直接通信。
保证无线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是终端开发的关键之一。在终端设计的软、硬件两方面,增加了抗干扰措施。硬件上,在单片机的串行口与无线数传模块数据端之间加上隔离电路并对无线数传模块的电源电路设置去耦滤波电路,以减小单片机对无线数传模块的电磁干扰。软件上,采用了适当的信息码组合方式以及数据帧校验的方法来减小数据传输的误码率以及错误数据帧对终端整体数据传输的影响。
2.4 身份识别
终端所包含的功能服务中,有一些功能服务涉及到住户商业利益和家庭安全。例如,电子订购和安防控制等功能操作。这些功能操作只有在终端使用者经过身份识别后,具有了一定操作权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终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对使用者进行身份识别。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国内外近几年日益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它成功地将射频技术与IC卡技术相结合,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的问题。非接触式IC卡系统由读写器和非接触式IC卡两部分组成。应用系统通过读写器对卡进行操作;读卡器通过射频信号同步进行近距离通信,并为卡上芯片提供工作电源;非接触式IC卡响应读写器的指令,并报告处理结果。
终端开机后,通过读入使用者IC卡上存储的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只有身份识别通过后,使用者才能对终端进行后续的操作;否则,终端在不响应后续的任何操作的同时还会发送报警数据至室内控制器RC以提示有非法用户。另外,通过终端的软件设计还可以设置三种不同操作权限的用户:非法用户、访问用户和标准用户。
3 终端软件设计
终端的系统软件包括三大部分:触摸屏控制程序、LCD显示驱动和无线数据传输。整个系统软件是在Atmel公司的AVR-Studi04.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汇编语言完成的。
3.1 触摸屏控制程序
触摸屏控制程序是一个触摸屏申请中断以及单片机响应中断的交互过程。
一旦触摸屏被点击后,立即向单片机申请中断,提请单片机启动一次A/D转换。单片机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将控制字写入触摸屏控制器AD7843的内部寄存器中。控制字的主要功能是通道选择、精度选择、工作模式选择以及电源控制。转换结束后,单片机在另外一个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转换结果的读入。控制字的写入和转换结果的读出都是在单片机提供的时钟脉冲同步下,以串行方式完成。当AD7843工作于125kHz时钟脉冲下,其最大工作电流仅为380μA。
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tyle="cursor:pointer;"/>
终端中液晶显示器是人机交互的界面。液晶显示模块和触摸屏输入模块共同完成终端各级功能操作的输入及显示、文字输入及显示和其它提示信息的显示等。因此做到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也是本终端开发的关键之一。
初始化完成后,LCD显示第一级功能操作菜单以等待选择。后续菜单的显示采用分级显示的方法,直至最终功能的完成。
3.3 无线数据传输
AV_R系列单片机提供了三个独立串行口中断:发送完成、接收完成和发送寄存器空。此外,经过内部的波特率发生器,AV_R系列单片机还可以在晶振低频率下产生较高的波特率。
终端将组织的命令控制数据由无线数传模块发送至室内控制器RC,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为了提高终端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软件设计上采用前导码+同步码+数据帧的信息码组合方式,以减小系统的零电平干扰。同时,在通信协议规定的数据帧的帧头和整个数据帧进行了CRC校验,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家庭信息终端中引人身份识别和触摸屏输入技术,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克服了传统室内安防终端的很多缺陷。系统设计考虑的诸多要素中,保证系统中LCD显示模块人性化和无线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是开发的关键。同时,如何在软件和硬件上做好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与应用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