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你的PowerBuilder程序(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3-16 22:57:36

一、处理 SQL 语句

1、缓冲 SQL 语句

在应用程序中,有时需要反复调用同一组 SQL语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应用中为这些 SQL 建立缓冲区来提高执行性能。在缺省情况下,SQL 语句的缓冲区是关闭的,你可以通过如下语句打开它: 

SQLCACHE = n

n 表示装入缓冲区的 SQL 语句数量(缺省为0)

例如:

dw_1.SetTransObject(sqlca)

SQLCA.dbParm = "SQLCache = 0"

dw_1.retrieve()

如果将上例的 "SQLCache = 0" 改为 "SQLCache = 25",此句的执行效率将提高五分之一左右。但应注意缓冲区的大小,否则也将影响程序执行的性能。

注:此方法对用 ODBC 和 ORACLE 连接的数据库非常有效。

2、捆绑变量

请看下例:

SQLCA.DBPARM = "DISABLEBIND=1"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1","河南0")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2","河南1")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3","河南2")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4","河南3")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5","河南4")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6","河南5")  

这里未使用捆绑变量,在插入是 PB 将重新处理每个带有新值的SQL语句。

如果将上例改为:

SQLCA.DBPARM = "DISABLEBIND=0"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1","河南0")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2","河南1")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3","河南2")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4","河南3")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5","河南4")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6","河南5")  

则系统将把 INSERT 语句按如下格式进行处理:   INSERT INTO DA_DH VALUES(?,?) 

其中 "?" 称为占位符。系统性能将有所增强。

3、用数据窗口代替 SQL 语句

通常,为了获得某些数据,采用数据窗口和 SQL 语句都是可行的,但是PB 对数据窗口和 SQL 语句采用不同的处理机制,因此,具有不同的效率。

例:为里检索电话档案中的用户名,可以利用 SQL 语句,将所有的数据检索到一个多行编辑中,也可以检索到一个数据窗口中。

如果使用第一中方法:首先定义一个游标:

DECLARE CUR CURSOR FOR  

SELECT "DA_DH"."HM"

FROM "DA_DH";

然后可以:

STRING stxt[],st

int li

open cur

do li = li + 1

fetch cur

into :stxt[li] ;

st=st+stxt[li] + "~r~n"

loop while stxt[li]<>""

close cur;

mle_1.txt = st

也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 

dw_1.settransobject(sqlca)

dw_1.retrieve()

利用 POWERBUILDER PROFILER 工具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所需时间如下

方法                     所需时间 (百分之一秒)

SQL 语句     100.9857

数据窗口                49.0133 

由于数据窗口或 DATASTORE 使用了标准的内嵌的代码,而不是有开发人员进行全部编码,同时编译执行的速度比解释执行的速度快的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数据窗口和DATASTORE..即使是必须用 SQL 语句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将它们定义为存储过程(特别是在多用户的环境中),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二、数据窗口的编程和执行

数据窗口是PB最值得被称道的, 其具有如下特点:

1. 多种显示方式.

2. 多种编辑方式.

3. 使用方法简单.

4. 具有多种报表形式.

5. 可实现屏幕滚动.

6. 可实现数据的有效性校验.

7. 执行性能显著提高.

8. 编程工作变少.

9. 可以在数据窗口内部实现数据哭的更新.

下面, 我将介绍一些用于提高数据窗口性能的技术.

1. 减少连接数据库的次数

连库操作是非常影响执行速度的操作. 因此在程序中,一旦与数据库连接后就应当尽量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 减少连接数据库的次数.PowerBuilder 提供里两个函数来建立数据窗口与事务对象的连接:

SetTrans()  

SetTransObject()

在程序中应当尽量使用 SETTRANSOBJECT(), 因为SETTRANS() 函数在每次调用 RETRIEVE(), UPDATE() 等函数之后, 都要执行数据库的连接和断开操作.

2. 下拉数据窗口与表的连接

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 表的连接操作是一项非常大的开销, 而 POWERBUILDER 提供的下拉数据窗口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表的连接操作.例如, 为了在数据窗口上显示用户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如果用表的连接的方法, 数据窗口对应的 SQL 语句应是这样的:

SELECT "DA_DH"."DHHM",

"DA_HTH"."DWM"

FROM "DA_HTH",

"DA_DH"

WHERE ("DA_HTH"."DHHM"="DA_DH"."DHHM")

同样的程序可用下拉数据窗口来完成, 这里不再具体介绍.但是, 应当注意, 以上两种方法究竟哪一种数据更快, 与表的结构, 表的数量, 连接的方法等均有关系, 应当具体分析.

3. 共享数据

在一个应用程序中, 某些数据需要频繁的使用, 如果在每次使用时都从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则需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和网络资源. 为了减少开销, 可以在客户端对这些数据只进行一次检索, 然后允许其它任务共享这些数据. 

例如, 如果有两个数据窗口, 都需要从第三方表中检索出用户的电话号码, 且此列用下拉数据窗口给出. 如果每次都对电话号码进行检索, 则性能较低. 因此, 可以单独建立一个关于电话号码的数据窗口. 在每次打开窗口时, 首先将电话号码检索到此数据窗口中, 然后另外两个数据窗口中关于电话号码的下拉数据窗口可以共享此数据窗口中的数据.

在窗口的 OPEN 事件中编写如下程序:

dw_1.settransobject(sqlca)

dw_2.settransobject(sqlca)  

dw_3.settransobject(sqlca)  

// 检索 dw_1  

dw_1.retrieve()

// 使 DW_2 的下拉数据窗口共享 DW_1

datawindowchild child1

dw_2.getchild('dhhm',child1)

child1.settransobject(sqlca)

dw_1.sharedata(child1)

// 使 DW_2 的下拉数据窗口共享 DW_1

datawindowchild child2

dw_3.getchild('dhhm',child2)

child2.settransobject(sqlca)

dw_1.sharedata(child1) 

使用这种方法, 避免了各个数据窗口间物理的拷贝数据, 因此减少了空间上的开销,提高了应用程序的综合性能.

4. 数据窗口间数据的拷贝

如果需要在数据窗口间共享数据, 应当尽量使用 SHAREDATA() 函数, 但是, SHAREDATA() 函数并不是物理地在数据窗口间拷贝数据, 如工在显示数据的同时, 还要对数据进行操作, 则需要进行数据的拷贝.

例如, 要求将 DW_1 中选定的行拷贝到 DW_2 中:

在窗口的 OPEN 事件中编程:

dw_1.settransobject(sqlca)

dw_2.settransobject(sqlca)

dw_1.retrieve()

在数据窗口 DW_1 的 ROWFOCUSCHANGED 事件中编写下列程序:  

long lr  

lr = dw_1.selectrow(0,false)

lr = dw_1.getrow()

lr = dw_1.selectrow(lr,true)

要完成从 DW_1 到 DW_2 的拷贝工作, 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  在按钮 "拷贝" 的 CLICKED 事件中编程

long lr  

lr = dw_1.getselectedrow(0)

dw_1.rowscopy(lr,lr,primary!,dw_2,100,primary!)

执行程序, 利用 POWERBUILDER PROFILER 得出所需时间为 1.7034(百分之一秒)

第二种:  

在按钮 "拷贝" 的 CLICKED 事件中编程

dw_2.object.data = da_1.object.data.selected

执行程序, 利用 POWERBUILDER PROFILER 得出所需时间为 0.8062(百分之一秒)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