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信息技术

未来教育的处女地--科技教育专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1-10 15:17:00
催生剂

法轮功事件震惊中外,虽然法轮功组织已被取缔,但法轮功事件震动的余波未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居然会发生如此荒诞的法轮功事件,而且卷入该事件人数之多、知识层次之高、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这不得不引起上至党和政府下至平民百姓深刻的反思。法轮功的泛滥,有多种社会原因,但不少人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这个事件,无论党和政府还是平民百姓都普遍认识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1999年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因此而召开。会议强调科普教育至关重要,是提高国民科学技术素养的有效措施,要大力加强中小学的科普教育工作力度。李岚清强调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4]

3、两会核心精神的一致性

1999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同年12月召开了全国科普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因为,科普如果只停留在告诉学生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史实这一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规律。因此,笔者认为,科普的核心应该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规律的教育。而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会核心精神是一致的。那么,这两个会议的核心精神如何去贯彻落实呢?承前所述,创办科技教育专业显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两会给科技教育专业的诞生揭开了序幕。

4.创办科技教育专业是大量培养合格科技教师最有效的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技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别的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把中小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课、科技活动课、劳技课等科技教育课程已作为必修课程排入了课表,并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可是,在我国由于较长时期封建文化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师范院校从来没有培养过专门的科技教育教师,造成目前上述课程没有专门的老师,临时应付的现象较严重,往往是由没有学习过科技教育专业的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师临时担任,使实验和科技制作课等的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即使配备了相应的硬件,由于缺少受过培训的科技课教师,自然课和活动课的实验仍不能正常开展,而是以填空式作业代替,有的活动课虽然开展起来了,但也只能停留在工匠式的师傅带徒弟的低层次教学上,不能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载在科技活动课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现在在职科技活动课教师进行一两次短期的培训,是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办法。但在短时间里,要使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现代科技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教育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是比较难的,加之各类学校对科技教育课教师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在师范院校设置科技教育专业是大量培养合格科技教育师资的最有效的途径。

三、展望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科普必将更加重视,并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各级各类学校的科技教育类课程必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不久的将来,正如要求各个中小学必须配备2-3名心理学老师一样,教育部必将同样要求各个学校必须配备若干名科技教育专业教师。那时,科技教育专业教师的供需矛盾必将骤然突出。

全国高校科技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已成为各高校势力主要表现时机之一,各高校纷纷看重此类活动,因而,科技特长生已成为各高校争夺的焦点,也是各中学的门面。科技教育是使科技特长生脱颖而出的有效措施,因此,科技教育将成为各中学竞争的重要方面,优秀的科技教育专业教师将成为中学的抢手货。

由此看来,科技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必将有广阔的市场。

综上所述,时代在呼唤师范院校尽快培养出合格的科技教育专业教师。科技教育专业的创办,是对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所需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它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邓小平先生认为: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1992年提出的名言如今已成为共识: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科技教育专业是未来教育的处女地,我们应该站在未来教育的高度来创办科技教育专业。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黄秋富书记、曹晨忠教授、桑新民教授的鼓励与支持,在此我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桑新民著 科教兴国的教育使命--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2、王伟清著 对创造教育能力的理性思考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
3、庄寿强著 普通创造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4、李岚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4,781.25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