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厦的中央机房
防雷、接地
中央机房内大量的电子设备工作电压较低,精密设备较多,对雷击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遭受,往往损失巨大。故此处防雷等级较高,对防范各种雷击的措施要求较高。雷击形式多种,机房防雷措施主要针对直击雷和感应雷。一般做法是在楼顶设置避雷针、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在大楼内将通体结构主筋互连,形成等电位法拉第笼、均压环以防侧击雷(高层建筑30米高度处及以上每隔三层利用圈梁钢筋与柱内主筋相接构成均压环);在大楼基础利用基桩导体互连,形成良好的接地及大厦内的地电位分布。另外,将建筑物表面的金属设备及人户金属管道与接地网良好连接,以保证大厦内的等电位。
为防止高压雷电波侵入机房设备,可在机房设备前端采用多种防过电压装置。例如,在网络设备前设三级避雷保护装置可有效分流限压,防止感应雷电波的侵入,三级指电源端、UPS端、服务器或配线架等终端之前端。另外,户外引入室内的天线馈线、信号线、数据通讯线等均应在人户处设避雷器。
接地系统包括防雷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接地、PE保护接地、屏蔽接地及防静电接地等系统,后三者可互连。接地方式一般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等均直接与接地网直接连接,总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即所谓零接地电阻。在条件允许时也可设置专用接地装置。如果有的工程基础使用橡胶、塑料作,则应采取加打人工接地极的方式,或采用40×4镀锌扁钢穿过防水层,形成良好的人工接地极。
就接地系统而言,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在传统建筑中早已存在,为工程人员所熟悉,在专业分工中属于强电系统。而智能建筑所特有的弱电接地系统包括直流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及防静电接地等系统。
数字电路中,提供等位面的逻辑接地和模拟电路中提供基准电位的信号接地成为直流接地。直流接地系统基准电位引自总的等电位铜排,工程上可采用截面积为35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线穿保护管引至弱电设备,作为直流接地。
电子设备中有不少的交直流滤波器,它们用于防止各种频率的干扰电压通过电源线侵入,以免影响低电平信号装置的工作。交直流滤波器的接地称功率接地。功率接地系统是用与相导线等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从配电箱引至弱电设备,此接地线在TN—S五线制中就是接N线(即中性线)。
屏蔽接地及防静电接地是为了解决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问题。随着智能建筑中各种高频率的通讯设施的不断增多,抗干扰日益重要。电磁干扰是电子系统辐射的寄生电能,它能降低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增加误码率,影响清晰度,造成电磁环境污染。为了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将电子设备外壳体及设备内外的屏蔽线或者穿线金属管进行接地,全程屏蔽,叫做屏蔽接地。一般机房内的环境较为干燥,容易产生静电,进而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为此采用的接地为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及防静电接地的一般做法是:由楼内总等电位铜排引出PE弱电干线,每层设弱电等电位铜排,电子设备的外壳,金属管路及抗静电接地均与此等电位铜排相接。
各种弱电专用接地线在中途不能导通互连,其保护管首选硬PVC管。
除以上措施之外,机房的安全防范设施还应有门禁、防盗、CCTV监控、防火墙软件、火灾报警等。
中央机房设计阶段可分为初步方案设计、土建设计、布置与装修深化设计、设计会审及竣工图。初步方案应确定机房的组成、主要功能、宏观要求等。土建设计确定位置、面积、形状、层高等。深化设计确定机房的平面、立面布置,装修具体做法,机电设备选型,照明灯具等。中央机房的设计主要依照GB50174—93《计算机房设计标准》等规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建设标准、电气系统、建筑环境、防火防盗防事故防破坏等。
建筑专业首先要选好中央机房位置。从经济方面考虑要避开价值高的黄金区域;从技术方面考虑要接近系统线路的中段,还应尽量靠近弱电竖井,方便城市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及光纤数据网等干线引入机房;从环境方面考虑要求上下四周不与卫生间、煤气间等具有潜在危害的房间为邻,要考虑层高及吊顶高度,注意所在位置的形状、朝向、自然通风采光条件、尺寸大小等;另外,中央机房与电话机房、消防控制室及电视采编室等机房的相对位置也要顾及。这些因素虽多,但只有少数是硬性的,如甲级智能大厦吊顶高度须保证2.7m(乙、丙级为2.6m、2.5m)。综合的看,机房位置一般首选二层,次选裙房顶层或地下一层。原因是中央机房在二层时可与一层的消防控制室联合值班(内部转梯相连),裙房顶层距各天线较近,电缆放线较居中。地下一层一般距主要建筑设备机房较低。
结构专业要注意UPS电池(一般有数吨重,30—40KVA约1T)的位置、重量、大小、形状,确定其地面的承载能力(800KG/m2左右)及留洞并配置过梁等。除了力学结构,结构专业要在机房处形成“法拉第笼”,使机房在遭受各种雷击包括感应雷时机房内保持等电位,消除跨步电压,达到保护人、机安全的目的。